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260章 年赏送至,精打细算

窗外,雪依旧簌簌落着,将正则宫的飞檐翘角、庭中枯枝都裹上了一层素白。

 这雪,从腊月二十八下到如今的正月初四,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将整个皇城都浸在一种年节特有的、却又被严寒压抑的寂静里。

 刘言宜身上是一件靛蓝色窄袖夹棉襦裙,领口和袖口细细滚了鎏金边,衬得她因忙碌而微红的脸颊更添几分生气。颈间的青金石珍珠链随着她的动作发出轻微的脆响。

 她面前的红木小几上,摊开着一本厚厚的账册,旁边搁着一把乌木算盘,几页墨迹未干的清单散落一旁。

 “娘娘,这是去年年赏的二百两银子,内务府刚送来的,请您过目。”

 管事太监常龄躬着身子,将一个沉甸甸的锦袋轻轻放在炕沿。锦袋是宫中制式,上面绣着小小的“琼”字。

 刘言宜的目光从账册上抬起,落在锦袋上,琥珀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安心的暖意。

 二百两……她位份的一百两,加上律儿、瑀儿两个皇子各五十两的年赏,一分不少。这笔钱,对她,对萱若阁,对远方的家人,都至关重要。

 “嗯,收起来吧,记档入库。”

 她声音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指尖无意识地点了点算盘上的一颗珠子。

 常龄应了声“是”,小心地拿起锦袋退后一步,交给一旁侍立的小太监收好,然后才又上前半步,垂首听候。

 “常龄。”

 刘言宜翻动着账册,指尖划过一行行墨字。

 “上月月例银子四十八两,各项开销,你再报一遍本嫔听听。”

 “是,娘娘。”

 常顺显然早有准备,条理清晰地回禀。

 “阁内上下人等月例共支二十一两;日常用度如炭火、灯油、茶叶、纸张等,支八两七钱;小厨房采买米面肉菜、时令鲜果,支十六两五钱;另有各处节礼打点、宫人赏赐等杂项,支五两整。上月余银六两八钱,已一并入库。”

 刘言宜听着,手指在算盘上噼啪拨动几下,核对无误。十六两五钱的小厨房开销……她微微蹙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