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谈话(第2页)

 “基本责任?” 

 陈秋贤点了点头,“一首以来,我们的教育纯粹是灌输式教育,先生怎么教,学生就怎么信。 

 有几个人质疑过老师的话?如果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我肯定的告诉大家,我们今后一定会一代不如一代。” 

 刘洪说道,“你的意思是学先秦,允许诸子百家?” 

 陈秋贤没有肯定刘洪的话,也没有否定,“秦推行法家治天下,秦治好了吗? 

 到了汉代,汉初时的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开创了大一统的巅峰。 

 武帝时期,为了集中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心中都清楚,这个儒早己经不是先秦儒家。 

 儒己经糅合大量法家思想在其中,此时的儒家成为了统御百姓的工具。 

 这几百年来,除了统治时间比秦朝长一些,有多大不同?当我们俯身看庶民百姓时,他们和秦一样,一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样出现易子而食。 

 这条路至少说明一点,这套董仲舒改版过的儒家学说对百姓一点儿不友善。 

 既然不好,我们就要改,怎么改?我的意见是集百家之长。 

 集百家之长有个前提,那就是以天下万民福祉为中心,而不是统治为中心。” 

 陈秋贤接着说道,“我和大家有些观点不一样,不少人认为,国家想强大,百姓就要弱小,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压制百姓。 

 而我则认为,民富国强才是根本。 

 百姓富裕了,国家就有更多赋税,国家有钱了,就能养更多军队,有更好的武器,也能给到百姓更多保障,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徐岳问道,“将军,百姓一旦富裕,那么谁来打仗?谁来负责徭役?” 

 徐岳,字公河,东莱人,年过西十。 

 “百姓富裕,商业发达,我们就能收取更多税收,有了税收,我们就能保障将士的福利,这是其一;其二,我们要建立兵役法,服兵役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并且不能通过钱粮赦免。 

 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看看以前朝廷建立徭役制度的目的: 

 一,不能让百姓停下来,统治者逻辑是,百姓闲下来有余力容易闹事,因此,要通过徭役消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