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倒逼地方主动监督

 华夏西年(公元200年)的上半年,中原大地一片繁忙景象,而此时的草原各部正在舔舐去年大战后的伤口。 

 华夏有了政策宣讲以后,军队和政府人员的到来,百姓抵触情绪明显少了很多,出海的家族没有时间精力找华夏麻烦,留下来的家族,他们生怕华夏清算,纷纷配合华夏以及新政推行。 

 陈秋贤和华夏大部分人一样,没想到这次接收居然如此顺利。 

 当百姓得知免税一年后,大家对华夏的信任正在一步步加强。 

 奉高却一点不轻松,以前管辖的是五个州,这个五个州距离并不算遥远,相对来说,管理其他难度小一些,如今增加到了十三个州,难度完全不同。 

 更主要的是,华夏和诸侯之间有约定,非罪大恶极的官员,华夏都会统一接收,这就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监管问题。 

 制度建设改革需要快刀斩乱麻,不能给他们讨价还价的余地…… 

 为了解决这些事情,奉高的会议室正在悄然举行一场会议。 

 “各地接收顺利算得上一个好消息。 

 接下来,地方官员监管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问题。”陈秋贤和往常一样,开会没有多余的废话。 

 提到监管,荀彧首接接过话说道,“眼下监管只能从乡里开始,只有乡里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倒推到县和郡。” 

 荀彧这话没有什么毛病,以泰山郡为例,华夏每一个百姓对应都有一个乡,哪怕是奉高城,也被划分成了几个乡。 

 各乡里的民会代表是百姓选举的,从法理上,他们就有对乡长里长监督之权。 

 县的民会代表如何产生的?是由各乡得票数最多的人之中产生,眼下,华夏将乡分为两类,五千人以下的乡就一个县民会代表,五千人以上的乡,每增加五千人就增加一个名额,增加人数不到五千人就维持名额不变,例如:一个乡七千人,多少名额?依然是一个,哪怕九千人依然是一个名额,一万人就是两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