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在迷茫、挣扎中探路(第2页)

 李玉山见状,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几分,继续汇报道: 

 “首先,我们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寻找到了突破口: 

 目前县里生产的‘红宝石’草莓,己经远销日本、东南亚和西欧,为国家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也为社员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另外,县里也积极发展麻纺和竹编等手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成为社员增收的新抓手。 

 最后,考虑到书记您正在推动全省范围内的包产到户,我们也在积极通过发展大集体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目前,发展最好的就是罗罫队的竹编厂: 

 他们上半年的产值己经超过了三千万元,上缴利税的数额甚至超过九成以上的国企。 

 同时竹编厂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己经累计转移了上千户剩余劳动力,解决了他们吃饭问题,并实现人均增收超过五百元的目标!” 

 “嘶……”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传出了阵阵抽气声:副业半年的产值竟然比种地还要高,甚至己经赶超了城市里的某些国企职工? 

 不得不说,这份成绩单属实亮眼! 

 “玉山同志,这些数据可靠吗?” 

 李玉山坚定地点了点头: 

 “率先致富的几个生产队,社员们都在推倒老房子,纷纷在建砖瓦房。 

 并且,像发展比较好的孔集公社,己经实现了通电覆盖100%,许多家庭都购置了新电器……” 

 张书记闻言,含笑颔首: 

 “不错! 

 这样有活力的大集体,值得好好推广。” 

 李玉山得到肯定后,也是越发从容: 

 “书记您说的是。 

 当初听到小岗村包产到户的消息后,我们都非常吃惊;有思想活跃的小同志就向县委上书提意见: 

 包产到户是生产力解放的探索,那在社员中间发展集约化生产,通过副业实现社员增收,是不是也值得尝试?” 

 张书记闻言,眼眸中突然精光一闪,深深看了李玉山和人群中正襟危坐的罗家坪一眼,而后又恢复到平静无波的模样。 

 此时,他的心里又想起了一开始对包产到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