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棉花丰收
九江郡守周瑜调任交州,空缺需人填补。荀彧认为陈群清正干练,可堪大任,举荐其接任。
王镜依荀彧之言。
荀彧接着道近日荆州水军频繁调动战船,恐有试探之意。王镜闻言,目光一沉,秋日肃杀,不可不防。她遂传令白虎将军,即刻加强江夏防务。
随后,荀彧禀报秋收之事,脸上带着欣慰之色。
“今岁江东风调雨顺,己收谷百万斛,三军越冬粮秣无忧矣。”
“甚好。”王镜紧绷的嘴角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这时,荀彧话锋一转,语气轻快了几分:“尚香姑娘负责的棉田今年大获丰收。如今田间尽是采摘之人,棉絮如雪,妇人们正赶制冬衣。”
“哦?”
王镜眉梢微动,似被勾起兴致:“我亲自去看看。”
……
王镜一行人来到棉田时,秋日的阳光正洒在雪白的棉絮上,整片田野仿佛铺了一层柔软的云。
孙尚香正站在田垄间,手持竹篮,高声指挥着农妇们分片采摘。她衣袖挽起,发髻微乱,额角还沾着细密的汗珠,却掩不住眼中的神采。
农妇们挎着竹篮,在棉株间穿梭,手指灵巧地摘取蓬松的棉桃。
忽然,她余光瞥见王镜的身影,连忙放下篮子,快步上前行礼:“主公亲临,尚香有失远迎!”
周围的农妇们见状,也纷纷停下手中活计,惶恐地跪伏在地,不敢抬头。她们大多是贫苦出身,平日里哪有机会见到这等贵人?
一时间,田里只剩下风吹棉絮的沙沙声。
王镜见状,微微抬手:“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劳动之人,理应得到尊重。”
她的目光扫过众人晒得黝黑的脸庞和粗糙的双手,温和道:“天寒将至,你们在此辛勤劳作,采摘棉花,制成冬衣,不仅能让将士们御寒,更能惠及千万百姓。你们的汗水,比黄金更珍贵。”
农妇们闻言,面面相觑,眼中渐渐泛起泪光。她们从未想过,自己这样卑微的劳作,竟能得到主君如此赞誉。
孙尚香也怔了怔,随即展颜一笑,朗声道:“主公说得是!咱们虽是女子,但能为大家出力,心里也欢喜!”
众人这才纷纷起身,有的偷偷抹泪,有的低声议论,脸上却都带着掩不住的激动。
“没想到主君竟这般看重咱们的活计……”
紧接着,一位年长的农妇壮着胆子说道:“主君,咱们都是附近村里的妇人,往年只能靠男人种地过活,遇上灾年连口粮都紧巴。如今官府招工,不仅管吃管住,每日还有工钱拿,咱们女子也能靠双手养活一家老小了。”
旁边一个年轻些的妇人接过话头:“是啊,我家那口子前年伤了腿,要不是有这份工,真不知怎么熬过这个冬天。现在好了,我在这儿干活,家里老人孩子都能吃上饱饭。”王镜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在她看来,女子若能自食其力,家室便多一份保障,那些因贫困而破碎的家庭悲剧,自然也会随之减少。
孙尚香在一旁笑道:“主公有所不知,她们干活远比男子细心。采摘棉花讲究手法,她们学得快,做得好,从不糟蹋棉花。”
农妇们听了这话,脸上都露出自豪的神色。有人小声说:“尚香姑娘待咱们也好,从不摆架子,还常教咱们新法子。”
王镜嘴角缓缓上扬,真切的笑意从眼底蔓延开来。
“既如此,来年可扩大棉田规模,多招些女工。工钱待遇,就按现在的标准增加三成,不得克扣。”
农妇们闻言,惊喜地交头接耳。一个胆大的妇人高声问道:“主君,那咱们明年还能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