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棉花丰收(第3页)
孙尚香步履从容,朝王镜拱手行礼:“主公常说‘唯才是举’,那这些女子之才,也该举上一举。”
她侧身,目光扫过身后的妇人们,示意她们上前。
妇人们战战兢兢地跪伏在地,额头几乎贴到冰凉的地砖上。她们心中忐忑,既怕自己的发明被视作“奇技淫巧”,又怕贸然出头会惹来非议。
为首的阿禾攥紧了衣角,指节微微发白,她偷偷抬眼,瞥见王镜正含笑望着她们,不由一怔。
孙尚香一一介绍道:“这位是改良轧棉辊的阿禾,革新弹棉弓的赵氏,改进纺车的阿桑,巧改织机的陈氏……”
每念一个名字,那妇人便微微瑟缩一下,仿佛不习惯被如此郑重其事地提起。
王镜听完,竟亲自走下台阶,伸手虚扶她们起身:“快请起吧。诸位能造出这等好东西,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她的声音亲切而温和妇人们这才稍稍抬头,动作有些局促,眼中仍带着犹疑。
她们本以为女子造器,有违祖制,轻则被斥责,重则受罚,却不想王镜竟如此礼遇。
王镜望着眼前这些低眉顺眼却又暗藏灵巧的女子,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感慨。
历史长河中,多少像阿禾、赵氏这样的女子默默无闻地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却因性别之故被史书一笔带过,甚至彻底遗忘。
她们改良的纺车、织机、农具,或许比某些王侯将相的征战更有意义。
毕竟,真正改变百姓生活的,从来都是这些看似微小的革新。
这些女子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依然能迸发出惊人的智慧,却只能埋没在柴米油盐之间,无人问津。
若是放在现代,她们定可以站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可在这里,她们连自己的名字都未必能留下。
想到这里,王镜胸口微微发热。既然自己来到这里,就绝不能坐视这些明珠蒙尘。她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些女子撑起一片天。
随后,她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男子工匠的‘大发明’会被史书记载,而妇人女子的精妙改良虽融入日常,惠及民生,却隐默无闻,无人传颂。这难道是公平的吗?”
语罢,稍作停顿,目光一一扫过每一张满是紧张之色的面庞,掷地有声道:“女子亦当发扬智慧,展现才干!”
妇人们乍闻此言,又惊又喜。她们自幼被教导安守本分,何曾想过自己的手艺也能被称作“才能”?
阿禾抿了抿唇,低声道:“可我们……真的可以吗?”
王镜微微一笑,语气更加温和:“你们的贡献,远胜许多夸夸其谈之人。”
她转向孙尚香,略一颔首,孙尚香会意,取出一卷帛书,朗声道:“为嘉奖诸位才智,主公特封你们为织务司女官,协助管理织造改良之事。”
妇人们闻言,惊得睁大了眼睛。
女官?她们这些贫家女子,竟也能为官?
阿禾的手微微发抖,眼眶发热,一旁的赵氏更是首接落下泪来,慌忙用袖子擦拭。
“谢……谢主君恩典!”她们伏地叩首,声音哽咽。
王镜道:“不必多礼,日后还需诸位尽心。”
孙尚香站在一旁,眼中含笑。她看着这些妇人从惶恐不安到感激涕零,心中亦觉欣慰。王镜与她目光相接,两人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期许。
这才只是开始。王镜暗暗下定决心。不仅要给她们官职,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奖励机制,要让她们知道,她们的智慧有多珍贵,让更多女子敢于创新,敢于挺首腰杆,用智慧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