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修建水利

 在旱灾来临前,修建水利工程是极为必要的防灾举措。 

 一方面是蓄水与引水,通过修建水库和池塘,在雨季时进行储水,以便在旱季能够及时调用;同时开凿沟渠,把河流、湖泊的水引入农田,保障农田的用水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节水和开发新水源,改进灌溉方式,以此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打深井的方式开发地下水源,利用地下水来缓解旱灾带来的用水压力。 

 其中,蓄水一事,至为关键。 

 三日后,王镜亲自带队选址。 

 她站在两山之间的谷地,手指轻轻抚过干燥的黏土层。 

 随后,王镜从袖中取出一个奇特的铜制器具,正是她从系统中兑换的u形管水准仪。她蹲下身,将仪器放在地上,调整着两端的铜管。 

 仪器中,水面微微晃动的水面。 

 “这里地势高,黏土层厚,从此处到村庄,每百步落差仅三寸,水流自然而下,毫不费力,最适合建坝!” 

 “三日后开工,先清基,再夯土。” 

 随着她一声令下,开工那天,数千名庄户扛着锄头、铁锹从西面八方涌来。 

 官府承诺,凡是参与修水库的人,每日发放三斤土豆,工程完工后,还会额外再分三亩灌溉田。重赏之下,人们都踊跃响应,十分乐意参与。 

 王镜站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时刻指挥着,“清基要深,至少挖到硬土层!每夯一层土,必须洒水检验,不渗不漏才算合格!” 

 人群如蚁群般散开,开始挖掘坝基。王镜穿梭在工地各处,时而蹲下检查土层,时而指导工匠调整角度。 

 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双手握住木夯,高举,重落,木夯砸在黏土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的泥土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紧密。 

 过了一会儿,王镜的二十名亲兵扛着数百个鼓鼓囊囊的麻袋,排成一列来到工地中央。 

 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 

 她清了清嗓子,宣布道:“此物名为水泥,掺入黏土中,可让坝体坚如磐石,水渗不透。” 

 人们不禁在心中嘀咕。 

 “我们祖祖辈辈筑坝都用石灰混黏土,从没听过什么水泥!” 

 “是啊,这灰不溜秋的东西,谁知道会不会反倒害了坝体?” 

 王镜不慌不忙,点头示意身旁侍卫赵虎。 

 赵虎会意,从腰间取下一把匕首,划开一个麻袋。灰白色的水泥粉末如细沙般流淌而出,他蹲下身,捧起一捧水泥,又抓了把旁边的黏土,在木板上混合起来。 

 赵虎一边示范,王镜一边解释:“三份黏土掺一份水泥,加水至能捏成团而不散。” 

 赵虎的手指灵活地揉捏着混合物,很快形成一个光滑的土块。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 

 “然后如常夯实。待其干透,便知分晓。” 

 赵虎将土块放在石板上,用木槌重重敲击数下。 

 人们半信半疑,但碍于王镜的威信,还是按照吩咐开始尝试。 

 王镜穿梭在人群中,不时纠正比例:“水加多了……灰放少了……” 

 正午时分,第一批掺了水泥的夯土己经初具规模。 

 年轻的工匠王小二趁人不备,偷偷用铁锹猛击新夯的坝体,只听“铛”的一声,铁锹被震得脱手飞出,而坝体上只留下一个白印。 

 王小二瞪大眼睛,捡起铁锹查看,发现锹口都卷了边。 

 “我的娘咧!这……这比石头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