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黄袍加身(第3页)
印钮为五条螭龙交缠,龙首低垂,龙须清晰可辨。玺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历经岁月磨洗,反而透着一股苍劲的古意。
“主公请看!”孙策将玉玺高举过顶,声音洪亮,“此传国玉玺,自董卓之乱后便流落在外,辗转于乱军之中,多少人求而不得!如今竟在此时重现,臣敢断言,定是受了主公平定益州、安抚万民的大义感召!天命所向,昭然若揭!”
一旁的虞翻紧接着躬身,目光灼灼地望向王镜:“臣观主公眉宇间,自有一股紫气萦绕,此乃天子之气!昔年高祖起义,亦有云气护佑;今主公身上气象,与之相符。请主公顺天应人,即刻登基!”
“汉室气数己尽,请殿下承继大统!”
郭嘉、司马懿、法正等文武齐刷刷跪倒,山呼海啸:“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镜佯作惊诧:“诸卿这是何意?我不过一介……”
贾诩不容分说,己将黄袍披在她身上。
百家衣在内,龙袍在外——内贴百姓粗布,外覆九五华服,恰合“内圣外王”之道。
王镜望着眼前的百官与万民,长叹一声,似无奈似慨然:“诸卿何必逼我……”
孙策抬头,目中光华万千:“非是逼迫,而是天下苍生,需要一位明主!”
郭嘉含笑:“主公若再推辞,便是辜负了百姓的百家衣。”
王镜环视众人,又望向远处仍跪伏的百姓,终于缓缓点头。
最终,她接过孙策手中的玉玺。
“诸位盛情,朕……却之不恭。”
当龙袍披在百家衣之外,明黄与碎布相映,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和谐。
百官与百姓的欢呼声再次掀起,连秋风吹过树梢的声音,都像是在附和这场天命的加冕。
车驾重新启程,前路漫漫,而属于她的时代,己在这深秋的欢呼声里,正式启幕。
……
《启书·太祖昭明圣武皇帝本纪》
建安六年八月,益州地大震,城
郭倾颓,压杀人畜无算。时太祖为靖王,亲率众赴灾区,开仓廪,赈饥民,抚孤弱,百姓感其德。
秋九月,帝于成都南郊设祭地大典。是日,地坑自平,金莲涌出,稻生双穗,枯木重华,祥瑞毕至。观者数万,皆稽首称颂。
太史令王粲奏曰:“此乃天命归圣之兆也。”
帝乃宣示:“赤德将终,黄天当立,朕承土德,以安万民。”由是益州士民咸知圣女临朝,天命攸归。
同月,益州牧刘璋率众献降。帝封璋为振威将军,徙居南郡。益州百姓感念圣恩,献百家衣以表忠心。肃侯贾诩率群臣奉黄袍加身,桓侯孙策献传国玉玺。群臣固请,百姓环跪,帝三让而后受命。
史臣王粲赞曰:“太祖以女子之身,承天命,安黎庶。其德配天地,其功盖寰宇。观其救灾恤民,祥瑞自至;受禅登极,万民归心。此非天命所归,孰能当之?”
[1]《启书》为启朝国史,王粲时任太史令,主修本纪。
[2]土德:按五德终始说,汉为火德,新朝当为土德。
[3]百家衣:益州百姓各出一块布料缝制而成,象征万民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