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登基大典(第2页)

 刘协站在阶上望着她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转身拿起自己的行囊,带着随从,缓缓走向前往山阳郡的车驾。

 一场相伴,终以最平和的方式散场。一个去赴一方封地的安稳,一个去寻万里山河的自由。

 ……

 自王镜接受禅让后,登基大典的筹备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宫中礼官援引历代仪制,逐条梳理流程,从祭天的祝文到百官的站位,无一不反复推演,务求周全。

 这般繁杂的准备,一晃便耗去了两月有余,终于定下建安六年冬月初二为登基吉日——此日经观星台测算,恰是“日月同辉,五星聚奎”的大吉之兆。

 大典当日,皇宫正殿含元殿已焕然一新。殿中央高筑九级玉阶,阶上设九龙盘绕的金漆御座,黄绸座屏,两侧立着仙鹤、金瓜、朝天镫等全套仪仗,各类鎏金器物在宫灯映照下熠熠生辉。

 御座前的香案上,早已备好三足鼎、青铜爵与祭天用的太牢礼器,案旁香炉袅袅直上,寓意“通天达地”。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文东武西,静候新帝驾临。

 ……

 寝殿内室,王镜正在更衣,殿内光线柔和,将她的轮廓镀上一层朦胧光晕,更添几分神圣威严。

 身后,十数名侍从垂首恭立,一人捧冕冠,另一人托描金锦盒,内盛玉佩、绶带。

 她立于铜镜前,微微抬臂,任由郭嘉与荀彧上前为她整理龙袍。

 此刻她身着正式衮冕礼服,比先前仓促间黄袍加身时更为隆重。

 明黄色的龙袍上,袍身以金线绣满云海纹与盘龙纹,龙目以明珠点缀。衣襟处缀着深蓝色锦缎滚边,腰间束赤红玉带,垂落的丝绦如流霞倾泻。

 郭嘉指尖轻拂过袍上金线,将每一道褶皱抚平,眼中含笑:“这龙纹绣得极好,金龙盘云,正合陛下气度。”

 荀彧则垂眸系紧玉带,动作一丝不苟,细查玉器饰物,未见遗漏,才直起身,脸上噙着浅淡的笑意。

 郭嘉见荀彧退开半步,又上前为她披上一件玄色绣金披风,笑意更深了些:“能亲手为殿下更衣,是嘉之幸。想当年初见时,谁能料到今日?”

 荀彧则后退半步,端详片刻,忽然深深一揖:“今日之后,天下当知明主。百姓盼太平久矣,陛下定能不负苍生。”

 他向来克制的语气里,罕见地流露出一丝激动。

 王镜没有立即回应。她抬手轻触冕冠垂旒,玉珠相撞,发出清脆声响。

 “这冠……有些重。”她忽然道。

 郭嘉轻笑:“天下重担,自是不轻。”

 “不过以陛下之能,必能举重若轻。”

 荀彧则正色补充:“古制冕冠,十二旒蔽目,是要陛下视而不见,不被琐事蒙蔽;玉珠在耳,是要陛下听而不闻,不为谗言所惑。但臣等知道,陛下心如明镜。”

 王镜对着铜镜,缓缓挺直了脊背。镜中的身影,在那身礼服的映衬下,愈发显得沉稳如山。

 “走吧。”她转身,袍角翻飞,“该去接受天下人的朝拜了。”

 郭嘉与荀彧相视一笑,同时躬身:“诺。”

 钟鼓齐鸣中,王镜缓步踏入含元殿,礼官高唱:

 “新帝临朝,天命归位——”

 杨修手捧诏书上前,以清朗之声念道:“朕承天命,统御万方。汉祚已终,景元当立。自今日起,国号‘启’,定都翊京,改元景元,大赦天下,与民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