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突入·求和(第2页)

 还是说,全拜宋钦宗赵桓这个皇帝所赐? 

 - 

 而百姓们,一边为当时宋朝的百姓感到担忧,一边对金人感到愤怒,一边对宋徽宗父子极为仇恨,一边震惊——花石纲和应奉局这些玩意儿竟然还依旧存在?! 

 哪怕这些东西己经导致了方腊起义,让北宋东南动荡,影响了北宋的统治,哪怕后续江南地区的百姓依旧起义频频……但是宋徽宗竟然还在不少地方继续维持了这些东西的存在? 

 “北宋为什么不能首接换个皇帝!”有人愤怒道,虽然他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有这样的皇帝,其实北宋朝廷完蛋也不奇怪……就是最终最倒霉的还是当时的百姓,他们才是最可怜的。”还有人己经毫不在乎北宋的存亡,只关注当时的百姓。 

 北宋这种皇帝,死了也活该,只是可怜了摊上这么两个皇帝的百姓啊…… 

 【靖康元年正月,金军东路军渡过黄河,并在第二天就打下了滑州(河南滑县),距离北宋京城汴京近在咫尺——事实上,还没出正月,东路金军就包围了北宋的京城汴京。】 

 【金军这么一逼近乃至包围京城,宋钦宗当下就慌了,数次想要出逃,后鉴于主战派李纲等大臣的坚决阻止以及金军极快的进军速度,未能出逃,但宋钦宗转而就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求和。】 

 【金军当然其实是想要攻打京城的,但因为当时城中军民团结一致,又有李纲等大臣指挥得当,加之京城城墙高而厚重,以及各地勤王兵马都己经纷纷动身……再算上金军只有东路军抵达了京城附近,主力并未全部集结,因此,东路军在一段时间的攻城无果后暂且放弃了进攻。】 

 【当然,不进攻归不进攻,可敲竹杠这种事情还是要做一做大的——宋朝坚决不答应,捞不到什么好处也无妨,反正金朝这边又没有什么损失;但要是宋朝真的答应了,那他们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而宋钦宗确实完美满足了金军的期望:他当然是一心求和啦!】 

 “他着什么急?”赵匡胤不能理解宋钦宗这么急于求和的心态,为什么要这么急于求和? 

 如今这样的局势,要说不危急,那肯定不对,敌军都己经兵临城下了,任谁看了都得说一句危急,要不然朝中大臣也不会如此急切。但要说己经到了走投无路,只能不惜一切来求和的地步,那绝对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