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突入·求和(第3页)

 要知道,大宋的兵力又不只是在前线,有相当一部分精兵其实处于内部。只要京城能够撑到这些援军赶来,京城之围顷刻可解——别看这金军来势汹汹,但是论及包围京城,他们其实是孤军深入! 

 大宋的疆域只是被金军打下了一小部分,用来支撑他们一路深入大宋腹地,但更多

的城池,包括他们行军路线周围的不少城池,还并没有陷落敌手! 

 这样的金军,只是一时间看上去可怖罢了,但只要他们的西路军不能突破太原府并赶到京城,时间线一拉长,京城就不可能真正陷落。 

 所以,宋钦宗何须如此急切求和? 

 京城的城墙无论是高度还是厚度都足以支撑不短的时间,城中同样有一定存粮可以维持城中的运转——不能说很多,但也足够等到援军赶到。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派人和金军和谈,那在赵匡胤看来,也应当完全是一种拖延时间的方法:通过和谈,拖延金军的进攻动作,这样既可以拖延时间,还可以避免交战造成的城墙和人员等损耗。 

 所以,不是不能和谈,但宋钦宗显然不是这种想法。 

 他没有把和谈当做权宜之计,而是真心实意想要和金军谈下来一个能够让他们愿意退兵的条件。 

 脑子呢? 

 赵匡胤想要抓着赵佶的肩膀咆哮:这岂止是对政治问题缺乏正确判断?!这明明是连常规逻辑和判断能力都不足!你本人是这个德行也就算了,到底是怎么把太子也教育成这样的啊! 

 太子的教育,又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朝中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臣也会充当太子的老师,以此来保证太子能够接受到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虽然,作为储君的一些能力,也不是大臣能够教导的,还是需要皇帝的言传身教,但是…… 

 等等,朝中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臣……宋徽宗该不会是让蔡京这样的人来教导宋钦宗的吧? 

 那就真的是完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