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宗教掩护·败亡淮西(第2页)
有人,有场地,有足够的密谋时间,也有最基础的起兵地点,这些条件加起来,就是天然的叛乱条件!
不论是元末彭莹玉的操作,还是再往前五斗米道的操作,以及张角,再比如宋朝方腊,还可以加上大明建立至今所存在的一些民变……
林林总总,无一不证明了这些宗教的威胁,也证明了对宗教场所宗教人员加强管理和监视的必要性。¢纨! * +神\栈/ ¨已^发,布/最`鑫+蟑-截?
-
“但是为什么彭莹玉不选择自己担任首领,而是推举了自己的弟子?明明他威望那么高,百姓们也都是相信他啊。”有人对于彭莹玉推举自己的弟子成为周王,自己却没有称王,也没有担任宰相的做法并不理解。
要他说,这完全是浪费,极大的浪费!
但其他人显然有不一样的看法:“说不定彭莹玉就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种起义方面的首领呢?他也可能就是更愿意做一个宗教领袖……就算他的弟子成为起义首领和宰相,那也不影响彭莹玉继续作为这个起义军的宗教领袖指引他们啊!”
彭莹玉本来就是白莲教的教首,发展白莲教信徒,并且引导信徒们参与起义——那他继续担任教首,发展信众,引导信众参与起义,也很正常。
虽然过往的那些个起义军首领,以及皇帝,好像都是自己首接上,自己就是天命所归……但如果一定要把教首和首领分开算,那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在宗教里面这好像也不算太少见……
“有些地方不就是这样么,人家修行的祖师是祖师,但是对外处理俗务的是另一个人……他这种大概也是这个逻辑?”还有人把平常所见拿出来作为例子。
既然那些教派能够这么划分,那彭莹玉起义也不是不能这么划分,他就是修行的教首,而首领、宰相,也可以对标处理俗务的人,和教首分开也算常见。
“也可能他是为了规避风险……”还有人猜测,“如果当了首领,那么他就是那个最大的靶子,但是现在他的弟子成为了首领,这样一来,元朝朝廷的第一目标肯定是作为首领的弟子而不是他。”
那如果这一次起义失败——不对,这次起义肯定是失败了,元朝朝廷第一时间要剿杀、首当其冲的也是他的弟子,而不是他自己,他就会有更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