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熟悉的样子(1)

 “自然,以前辈本事,不会缺那五两银子。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能在前辈急缺银两时遇见前辈,让前辈指点一二,是晚辈们的荣幸。” 

 骆欢年一通好话先将人捧高,再保证:“家中几位长辈不比前辈,在修炼上要迟钝许多。若能得前辈点拨,愿以一次八十两之价请前辈开口。” 

 “你们家和青阳县的县令县丞县尉,都是什么关系?” 

 “这……” 

 听楼予深上来就问这些,骆欢年拿捏不准,只能如实回答她:“晚辈家中几代行商,虽祖居青阳县,在此发家,但常往县外跑动,和县衙里的大人们不远不近。” 

 要说关系,不外乎是上门送礼打点的关系。 

 县令当家,自然往县令府上送得多些。 

 说起来,县里换了新县尉。等旁人一窝蜂地挤够了,从新县尉眼前散了,她们多少也要精心备份贺礼,送过去混个脸熟。 

 以后万一有需要的地方,求人办事才好开口。 

 “没有一个沾亲带故,你们还能在青阳县拉起鬼市旗号,家底了得。” 

 意味不明的一番话,充满审视。 

 骆欢年匆忙向她解释:“先祖发家时是有人庇护的,但前辈也知道,官员要听上面调动。乡土难离,我们一大家子人总不能追着人家西处搬家。 

 “想来想去,家业己经不小,靠人庇护不如自己苦修。 

 “如今生意做得广,我们不拘在青阳县里。加上青阳县的大人们都是长者,阅历丰富心胸宽广,也没有什么刁难我们这些草民的意思。” 

 楼予深的耳朵自动将她这番话简化一下,便是: 

 发家早,在县外有人脉。加上青阳县的县令和县丞年纪都大了,不想多生事端。如果不出大事,不至于和地头蛇正面较劲。 

 “原来如此。” 

 楼予深目光扫向骆欢年,问她:“既然这样,抛开报酬,我们谈谈别的交易方式如何?” 

 骆欢年略有些紧张,垂在身侧的左手微微收拢,带动那侧斗篷颤动。 

 “前辈请讲。” 

 “你也知晓,我前段时间途经此地很是落魄。当时有店家店大欺客,背靠你们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