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论坛现场·外国专家的质疑(第2页)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有几位西医专家跟着点头。坐在前排的论坛主席微微前倾身体,目光落在苏怀瑾身上。苏怀瑾指尖在遥控器上顿了顿,没有立刻回答,反而对身后的技术人员说:“麻烦切到老王的动态血糖监测曲线,全屏显示。”
屏幕上瞬间跳出一张清晰的曲线图:蓝色线条像被风吹动的波浪,在“仅用西药”的标注区间里剧烈起伏,最高处冲到13.2mmoll,最低也有8.9mmoll,像条失控的小舟;红色线条从第三个月开始变得平缓,在“西药+山楂荷叶茶”的区间里,峰值稳稳地压在8mmoll以内,波动幅度明显收窄;最下面的黑色线条是“停茶仅用西药”阶段,刚走了两周,就又开始向上跳动,像被松开的弹簧。
“我们做了严格的自身对照观察,”苏怀瑾的声音清晰稳定,通过翻译传遍全场,“同一患者,在服用山楂荷叶茶期间,血糖波动幅度比仅用西药时缩小40%;停茶后,波动幅度在两周内回升25%。这是连续12个月的动态监测数据,每个时间点都有对应的检测记录和患者日记——比如某天他没喝茶,备注‘忘了带茶包,喝了可乐’,当天的血糖就明显升高。”
她顿了顿,指尖在遥控器上轻按,屏幕右下角弹出一张照片:老王站在自家厨房门口,手里捧着个玻璃碗,里面是切成小块的山楂糕,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还沾着点糕粉。“更重要的是,中医干预不仅关注‘指标’,更关注‘生活体验’。”苏怀瑾的声音柔和了些,“当患者觉得‘调理不是每天灌苦药,是喝自己能接受的茶、吃自己喜欢的饭’,依从性自然会提高。这其中或许有心理因素,但让患者愿意坚持治疗,本身就是医学的一部分,不是吗?”
她指着照片里的山楂糕:“这位患者以前总说‘活着像个药罐子’,现在会自己用山楂煮水做糕当零食,既满足了想吃甜的念头,又控制了血糖。上周复查时,他跟我说‘现在测血糖不像完成任务,倒像在看自己做的山楂糕有没有起作用’——这种从抵触到接受的转变,比单纯的血糖数值更有意义,不是吗?”
艾伦教授握着笔的手停在笔记本上,指尖在纸页上轻轻点了点。他抬眼看向苏怀瑾,眼神里的审视淡了些,多了点思考的沉静,没有再追问。这时,后排有人举手,是个戴黑框眼镜的女士,名牌上写着“索菲娅·米勒 柏林家庭医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