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47章 新人的“蜜月”·药材基地考察

苏怀瑾把最后一件行李塞进后备箱时,陆则衍正对着导航调整路线。屏幕上跳出“甘肃岷县当归基地”的定位,旁边标注着“途经3个药材收购站”——是他特意加上的,说“顺路看看今年当归的收购价,老杨他们的收成得有好销路”。行李箱里露出半本《道地药材图谱》,夹着的便签上是苏怀瑾写的“当归苗第三对复叶生长关键期,需观察叶片锯齿密度”,旁边有陆则衍补的“同步测土壤湿度,目标60%-65%”。

 “真不跟家里说一声?”苏怀瑾拉开车门,鼻尖蹭到他白大褂上没散尽的消毒水味,混着点薄荷香——是她昨天给他喷的精油,“祖父还说要给我们备‘新婚行李’,里面塞了半箱山楂丸。”

 陆则衍发动车子时笑了,方向盘上的指痕还留着他常年握听诊器的薄茧:“说了他们肯定要送站,到时候祖父又要讲‘当归田要蹲低了看苗情’的老话,耽误赶路。”他转头看她,晨光从车窗溜进来,刚好落在她颈间——铜药碾吊坠和当归叶书签在红绳上轻轻晃,像两颗靠得极近的星,“再说,咱们这趟是‘药材蜜月’,得赶在当归苗打花苞前到,老杨说这时候的复叶最有精神。”

 车子驶入陇东平原时,窗外的景象渐渐从城镇变成连绵的梯田。刚过夏至,当归田像铺了层深绿的绒毯,齐腰高的苗株上,羽状复叶在风里轻轻拍打着,发出“沙沙”的响,像无数只小手在打招呼。老杨穿着蓝布褂子站在田埂上,手里捏着片当归叶,看见他们的车就挥起胳膊,袖口沾着的泥点溅在浅黄的草帽上。

 “可算来了!”老杨拉着苏怀瑾往田里走,鞋跟陷进松软的土里,“你上次说的‘松针遮阴法’,我让老婆子缝了百十个草帘,每天日出挂、日落收,县农科所上礼拜来测,阿魏酸含量比去年高了20%!”他蹲下身,拨开一片复叶,指腹蹭过叶片背面的绒毛,“你看这叶脉,多挺括——以前总觉得叶子蔫,原来是日头太毒,跟人肝郁了似的,得给它‘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