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50章 新起点的爆点·国家级基地(第2页)

 “吉时到。”陈院长朝苏怀瑾和陆则衍扬了扬下巴。两人捧着铜药碾走到牌匾下,红绸布垂下来,刚好遮住“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几个字,布面被晨风吹得轻轻鼓,像藏着团跳动的光。

 赵小胖举着直播设备挤在最前面,镜头先扫过铜药碾——碾槽里的当归粉在阳光下像碎金,再慢慢移到两人交握的手上,弹幕瞬间滚了起来:

 “是苏家的铜药碾!从求婚到挂牌,这碾子见证了多少事啊!”

 “你看瑾姐颈间的吊坠和书签,红绳都磨亮了——是日子的温度吧?”

 “老杨和卓玛也来了!这才是真正的‘传承’,从实验室到田野!”

 陈院长的手落在红绸布上时,院子里突然静了。他轻轻一拉,红绸布像道流霞滑下来,金光大字“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在阳光下炸开——笔画间的鎏金粉被照得发亮,像落了满地星星。

 “这个基地,”陈院长的声音透过话筒传开,带着老茶树般的醇厚,“不是给某个人的。它是给老杨这样的药农——证明古法种植能走得远;是给卓玛这样的守护者——证明藏药能走向世界;是给孩子们——证明传统能长成未来的样子;更是给所有相信‘守正创新’的人——传统不是锁在柜子里的老古董,现代不是丢了根的浮萍,两者握在一起,才能走得稳、走得长。”

 省卫健委的领导上前握住他们的手,掌心带着暖意:“下个月就开全省培训班,把你们的‘中西医联合干预’模式推下去。到时候让老杨讲讲当归种植,让卓玛说说红景天养护——基层的智慧,最该被看见。”

 哈佛的代表递过一份报告,封面上印着红景天的显微镜照片:“波士顿实验室已经试种成功了,你们的种植标准和成分检测方法,我们想写进国际论文——标题就叫《从岷县到波士顿:当归与红景天的共舞》。”

 老杨把棉布包塞进苏怀瑾手里,当归头的油香立刻漫开来:“县农科所说,今年用‘松针遮阴法’种的当归,收购价能涨两成。这是新收的头茬,给基地添点喜气。”卓玛跟着献上哈达,格桑花落在铜药碾上:“红景天扩种的200亩,村里的孩子都去读书了,他们说以后要学‘苏老师和陆老师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