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50章 新起点的爆点·国家级基地
河坊街的晨雾还没散尽时,仁济堂的铜药碾就转了起来。祖父的徒弟小张正碾新收的当归,铜碾轮压过药材的“咕噜”声混着药膳坊飘出的茯苓粥香,在青石板路上漫开——像给这条老街上的晨光,撒了层温软的底色。
苏怀瑾站在健康管理中心的门楣下,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颈间的红绳。铜药碾吊坠和当归叶书签在晨光里轻轻晃,光影落在她白大褂的口袋上,那里别着支新做的当归叶胸针,是卓玛托人从西藏带来的,银质的叶片上錾着细密的叶脉,像把微型的健康密码。
“紧张吗?”陆则衍的声音从身侧传来,他手里捧着那台苏家三代传下来的铜药碾,木柄被两人的手心捂得温热。碾槽里垫着块红布,是祖父装药碾的那块,边角的破洞在阳光下像个笑着的月牙。他指尖蹭过碾轮上的“守正”二字,那里还留着苏怀瑾补刻“新”字时的浅痕,“陈院长说,等会儿揭牌要我们捧着它——老物件配新牌匾,才像样。”
苏怀瑾抬头时,正看见研学班的孩子们排着队走来。丫丫举着“我们是小中医”的木牌,红漆字上还沾着金粉,是她昨天用手指抹上去的;小宇背着迷你药篓,里面插着当归和红景天,标签上歪歪扭扭写着“道地药材”。他们走到台阶下就站定了,丫丫突然举手:“苏老师!陆老师!我们练了新口号!”
“预备——”她小胳膊一挥,孩子们齐声喊:“守正创新,中西医行!”声音脆得像咬开了山楂,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这时陈院长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捏着红绸布的一角,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都到齐了?”他扫过院子里的人——省卫健委的领导正和老杨说话,老杨手里捧着个棉布包,露出当归头油润的断面;卓玛穿着藏青色氆氇裙,哈达搭在臂弯,格桑花别在领口,花瓣上还带着高原的清露;哈佛医学院的代表正对着红景天标本拍照,镜头里映着“健康管理中心”的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