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首周售罄·医学院校的教材订单
当归的羽状复叶在苏怀瑾指尖轻轻晃动时,研学班的孩子们正围着标本台叽叽喳喳。她把归头、归身、归尾并排摆开,玻璃皿里的断面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归头补血像给土壤施肥,归身养血像慢慢灌溉,归尾破血像松土——就像调理身体,得看需要哪样,不能乱补。”
穿蓝t恤的小宇突然举着放大镜喊:“苏老师!归头的纹路比归尾密!”他把放大镜递过来,镜片后的断面细胞像攒在一起的小珍珠——这是陆则衍教的“看断面辨品质”,说“油室多的才是好当归”。
苏怀瑾刚接过放大镜,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就震了。是出版社编辑的视频电话,屏幕里先晃过堆到天花板的空纸箱,然后才露出编辑红扑扑的脸:“瑾姐!首印5万册清仓了!”她把镜头转向库房角落,几个工作人员正对着空货架清点,“现在连锁书店在催加印,说有读者愿意多付20块等现货——我们紧急加印了10万册,最快三天能到,但估计还是不够。”
小宇凑过来看屏幕,突然指着角落里的《岐黄手记》样书喊:“那是我们的书!”孩子们顿时围过来,七嘴八舌问“是不是很多人买”,丫丫还摸着标本台上的当归叶笑:“肯定是因为书里有当归的故事!”
挂了电话,苏怀瑾刚把当归标本收进盒里,陆则衍就拿着个牛皮信封走进来。信封上印着“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他扬了扬信封,眼里的笑意比窗外的阳光还亮:“刚收到的,他们想把书列为‘中医临床导论’参考用书。”
他抽出信纸念:“‘案例从辨证到用药再到随访,逻辑完整如临床带教,比教材里的理论更鲜活。尤其附录的中西医对应表,能帮学生建立‘舌象-指标’的关联思维’——连教务处主任都在末尾画了个感叹号。”
话音刚落,林晚秋又拿着平板跑进来,屏幕上是上海交大医学院的订单邮件:“他们要订3000册,备注说‘供临床医学专业选修《中医学》用,重点参考p45-58的中西医结合案例’。”她快速滑动屏幕,“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都发了消息,算下来已经有12所高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