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读者的“实践反馈”·线上打卡
赵小胖把中心App的后台页面投屏到诊室的显示器上时,苏怀瑾正在整理小周的最新随访记录。屏幕上的“跟着瑾姐调体质”话题区像开了片热闹的菜园——绿色的“痰湿组”标签下堆着近千条动态,红色的“肝郁组”里飘着茶包照片,连最冷门的“阴虚组”都有读者晒出银耳百合粥的成品图。
“你看这个,”赵小胖戳了戳屏幕上的置顶动态,发布者头像是片茯苓,id叫“粥粥”,“day15的痰湿调理打卡,现在成了组里的范本。”
动态里的两张舌象对比图格外醒目:左边是15天前,舌苔白腻得像刚抹过奶油,连舌底的青筋都透着湿重;右边是今早拍的,薄白苔像蒙了层轻纱,舌面干爽了不少。配文写着:“按书里的茯苓山药粥方子(加了10g芡实,怕自己湿重),每天早上喝一碗。以前总觉得嗓子眼黏糊糊的,现在晨起能清清爽爽说话了!附粥谱:山药切滚刀块最好,茯苓用打粉的容易煮化——亲测!”
下面的评论区像个小型经验交流会:“我加了莲子,书上说‘莲子能固涩’,确实上厕所次数少了!”“想问粥粥用的是干山药还是新鲜的?我买的新鲜山药总煮烂。”苏怀瑾拿起笔,在便签上记下“补充:新鲜山药易烂,可切厚块后泡清水防氧化”,让赵小胖添到小贴士里。
屏幕往下滑,跳出条深蓝色的“高血压组”动态。发布者是位戴眼镜的老先生,头像是血压计,动态里贴着两张血压记录单:左边的圆珠笔字迹有些潦草,“145/90mmhg”被圈了个红圈;右边的钢笔字工工整整,“130/85mmhg”旁画了个笑脸。“day20:太冲穴按压法真管用!每天早晚各按100下,按到酸胀才停,配合老伴监督的低盐饮食,社区医生说‘比吃了半个月药还稳’。”
老先生还拍了张按压穴位的照片:左手拇指按在右脚的太冲穴上,手腕垫着个小靠垫。“书里说‘按的时候别憋气’,我特意让老伴盯着,现在按完浑身舒坦,不像以前总觉得头沉。”评论里有年轻网友问“太冲穴在哪?总找不准”,他特意录了段小视频,用圆珠笔在穴位上做了标记:“内踝尖往上推,摸到骨头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