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59章 年度畅销书·官方的肯定(第2页)

 把姑娘送出门时,正好撞见祖父在药圃里翻土。老人手里的木锄顿了顿,看着苏怀瑾手里的证书,皱纹里漫开笑意:“我就说嘛,能让人看懂、能用得上的书,总会被看见。”他放下锄头,接过证书翻了翻,忽然转身往堂屋走,“我这就把它挂起来,跟《人民日报》的专访剪报当邻居。”

 堂屋的东墙上,早就被祖父布置成了“荣誉角”:最上面是泛黄的“苏氏仁济”老字号牌匾拓片,中间贴着《人民日报》的专访剪报,旁边粘着赵小胖打印的读者打卡截图——有“粥粥”的舌苔对比图,有宝妈儿子的“草莓舌”好转照。现在祖父踩着竹凳,把烫金证书用红绳系在正中央,正好在剪报和截图中间,像给这面墙定了个暖烘烘的调子。

 “这样进来抓药的老伙计都能看见。”祖父拍了拍证书边角,忽然朝门口喊,“老王,你来看!”正在门口等抓药的老王凑过来,看着证书笑:“早就说瑾姐的方子靠谱,现在国家都认了!我那孙子在上海读大学,我上周刚给他寄了本,让他照着调理失眠,比我天天打电话催管用。”

 下午赵小胖带着广告公司的人来,要把颁奖词做成海报。他指挥着工人在中心走廊贴背景板,自己蹲在地上摆读者打卡照片:“左边放‘痰湿组’的粥粥,右边放宝妈的‘草莓舌’,中间留块空贴颁奖词,保证路过的人都能看见。”

 林晚秋端着两杯水过来,递给苏怀瑾一杯:“药膳坊的茯苓山药粥订单又涨了,昨天外卖平台的备注里,有个顾客写‘要《岐黄手记》同款,按书里说的切滚刀块’。”她看着赵小胖忙得团团转,忽然笑了,“现在来中心的人,一半是来调理的,一半是来求签名的。早上有个阿姨买了五本书,说要给儿子、闺女、亲家都送一本,‘比送燕窝实在,书里的法子能反复用’。”

 苏怀瑾回到诊室时,案头的读者来信又堆了新的一沓。最上面的信封是卡通图案,印着小熊采药的插画,背面写着“xx小学三年级 小宇寄”。拆开来看,信纸里夹着片压平的当归叶,字迹歪歪扭扭却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