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59章 年度畅销书·官方的肯定

仁济堂的诊室里,阳光正透过雕花木窗,在案头的读者来信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苏怀瑾指尖捏着枚银杏叶书签,刚把第237封信放进收纳盒——信封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药罐,是位退休教师寄来的,说按书里的山楂荷叶茶方子调理,血压稳了不少。

 手机“叮”地响了一声,是赵小胖发来的截图: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的“年度好书”入选名单里,《岐黄手记》的书名赫然在列,科普类首位的红色标注格外醒目。她刚点开放大,诊室门就被推开,赵小胖举着平板闯进来,额角还带着汗:“瑾姐!中了!咱们书是科普类第一!颁奖词写得绝了!”

 平板屏幕上的颁奖词还带着官网的宋体格式,却字字透着温度:“50个病例,既是临床指南,也是文化注脚——作者用中医辨证的细腻(如‘舌苔变化预判体质趋势’)、西医数据的精准(如‘血糖波动曲线验证调理效果’),让古老的中医智慧脱下‘神秘’的外衣,通过现代临床案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这是头回有中医书入选。”赵小胖把平板往案头一放,指着评论区里的“恭喜”刷屏,“出版社刚打电话,说编辑群里都在转发,说这比销量破10万还提气——这可是国家层面的认可。”

 正说着,门口传来轻叩声。穿制服的年轻姑娘捧着个烫金证书盒,笑着走进来:“苏医生您好,我是新闻出版署的,给您送‘年度好书’证书。”她把盒子放在桌上,指尖在盒面的花纹上轻轻点了点,“我们主任特意嘱咐,一定要当面说句恭喜——评审会上,您这本书的票数是全票通过,有位老评委说‘这才是能传下去的科普,既有根,又有新’。”

 苏怀瑾打开证书盒时,指腹触到了丝绒的柔滑。烫金证书上的字迹笔力沉稳,“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红章盖在右下角,方方正正。姑娘又补充道:“评委们说,它最难得的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现代人总说亚健康、慢性病没辙,您这本书告诉大家,老祖宗的智慧里早有答案,关键是怎么用现代人能懂的方式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