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66章 中药汤剂的“工业化生产”
林晚秋的电话打进来时,苏怀瑾刚核对完第三家药店的药材库存。听筒里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音,背景里是仓库特有的嘈杂——纸箱摩擦声、扫码枪“滴滴”声、还有人喊着“这批藿香够不够熬今天的量”。
“怀瑾,不行了。”林晚秋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纸,发皱却透着急,“社区刚报上来,至少还需要5万份汤剂。现在全市药店的锅都在熬藿香正气汤,一口锅一天最多熬200份,算下来得250口锅连轴转才够——可我们找遍了,连中药房的砂锅都借了,也凑不够半数。”
苏怀瑾指尖在桌面上划着,目光落在桌角那盒疏肝茶包上——那是之前为上班族做的,把柴胡、陈皮打成细粉装在滤袋里,开水一冲就能喝。她忽然停住动作,指尖敲了敲茶包盒:“晚秋,我们能不能不熬汤剂?做成袋泡茶试试?”
“袋泡茶?”林晚秋的声音顿了顿,“能行吗?药效会不会受影响?”
“能行。”苏怀瑾拿起茶包对着光看,滤袋里的药粉清晰可见,“我们把药材低温粉碎,保留有效成分,按剂量装袋。居民不用熬,撕开袋子用开水泡5分钟,效果和汤剂一样,还方便携带。之前做疏肝茶包时试过,吸收率没问题。”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能工业化生产,速度快。”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林晚秋猛地站起来的声音:“我马上去联系中药厂!”
挂了电话不到半小时,林晚秋的消息就发了过来,附带一张药厂厂长的名片照片:“找到一家有gmp认证的本地药厂,厂长说‘抗疫用药,优先生产’,让我们现在就过去谈。”
苏怀瑾赶到药厂时,厂长正站在车间门口等。他穿着深蓝色工装,袖口沾着点药粉,手里捏着张藿香正气散的方子:“苏医生,我刚看了方子。藿香、紫苏这些药,低温粉碎(60度以下)能保留挥发油,不影响药效。两条生产线腾出来了,现在就能调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