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80章 传承的爆点·省级非遗申报成功

仁济堂的朱漆大门敞开着,晨光像融化的金箔,铺满门前的青石板路。檐下的“仁济堂”牌匾被照得发亮,边角的雕花里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混着药圃飘来的薄荷香,漫成清润的晨雾。

 

授牌仪式的台子就搭在药圃前,铺着靛蓝色的布,上面摆着白瓷盘——左边是硫磺熏过的枸杞,亮得像裹了层蜡;右边是真品,暗红的果皮上带着自然的果霜。小棠站在台侧,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是件新做的白大褂,领口别着枚铜制的药碾徽章,是师兄特意给她刻的。

 

“别紧张,就像平时在药圃里练的那样。”苏怀瑾走过来,替她理了理微乱的辫子,指尖碰到她发烫的耳垂,“你手里的药,比谁都认得准。”

 

小棠点头,目光落在台下第一排——祖父坐在竹椅上,手里摩挲着那只老铜药碾,碾槽里还留着昨夜碾的薄荷粉,清香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漫出来。旁边坐着省长和文化厅的领导,摄像机的红灯亮着,像只专注的眼睛。

 

仪式开始后,小棠深吸一口气,走上台。她先拿起两盘枸杞,指尖悬在上方片刻,才稳稳捏住一粒硫磺枸杞:“左边这盘是硫磺熏制的——大家看,表面过亮,是硫磺增白的效果;凑近闻,有股淡淡的烟火气,没有自然果香;我刚才尝过,入口微涩,果蒂处也没有真品该有的自然脱落白痕。”

 

她把硫磺枸杞放回盘里,转而拿起真品:“右边这盘是道地枸杞,暗红的颜色很自然,表面有薄薄的果霜;闻着有清甜的果香;断面能看到细密的纹路,嚼起来带点自然的甜。”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轻响——是祖父用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眼里的笑意像晨雾里的光。

 

接下来是炮制演示。木桌上摆着黄酒、当归片和小巧的蒸笼。小棠拿起当归,先倒上黄酒,指尖翻动着饮片,让每片都裹上酒液:“酒蒸当归要先闷润半小时,让黄酒慢慢渗进去,就像给干海绵浇水,得让它吸透了才管用。”她看了眼手腕上的表——是三天前特意调准的,秒针正指向“30分钟”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