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手记短耳的兔子

第388章 老年用户的“数字化”·弟子的耐心

仁济堂体验店的玻璃门刚擦过,能映出河坊街的青石板路。张老伯攥着手机站在门口,指节因为用力有点发白——屏幕上的小程序界面像块没调焦的镜片,字小得像蚂蚁,他把手机凑到鼻尖前,睫毛都快碰到屏幕了,还是没找到“山楂荷叶茶”的图标。

“老伯,进来坐。”小棠端着刚泡的陈皮茶从里面走出来,木托盘上的茶杯冒着热气。她刚整理完药材,戥子还挂在药柜把手上,秤星亮晶晶的。

张老伯跟着她往里走,手机在手里转了半圈:“上次让送药师傅带的山楂荷叶茶,喝着管用,想自己再订点。可这玩意儿……”他戳了戳屏幕,界面跟着乱跳,“翻页都不会,字还这么小,比看报纸费劲。”

小棠把他扶到藤椅上,陈皮茶的香混着药香漫过来。她接过手机,指尖在屏幕右下角点了点——那里藏着个“老年模式”的小图标,像朵半开的菊花。一点开,界面瞬间“胖”了一圈:按钮变宽了,字大得能看清笔画,连图标都换成了手绘的:常用药方是个茶杯,体质自测是片舌头,一目了然。

“您看,这样清楚不?”小棠把手机递回去,指着屏幕下方的茶杯图标,“点这个,就是您常喝的山楂荷叶茶,不用翻页找。”

张老伯的手指在屏幕上悬了悬,像怕碰碎什么似的,轻轻点了下茶杯。界面跳转到订单页时,他眼睛亮了亮:“哎?出来了!”可到选数量时又犯了难——“15包”和“30包”的按钮挨得近,他点了三次,都点到“15包”旁边的空白处。

“别急,”小棠搬了张矮凳坐在他旁边,从抽屉里翻出张A4纸和马克笔,“我给您画个‘下单三步法’。”笔尖在纸上划过,先画了个大大的茶杯,旁边标着“1.点这个(买茶)”;又画了个圈,里面写“30包”,标着“2.选这个(够喝一个月)”;最后画了个红按钮,写着“3.点提交”。最底下用加粗的字写着她的手机号,后面画了个电话听筒:“记不住就打这个,我帮您弄。”

张老伯盯着那张纸,手指在茶杯图案上比了比,忽然笑了:“这比医院的化验单好懂!”

可真学起来还是磕磕绊绊。第一次找茶杯图标,他总点成旁边的“体质自测”,屏幕跳转到舌诊界面时,他愣了愣:“怎么让我伸舌头?”小棠忍着笑帮他退回去:“这个茶杯才是买茶的,那个舌头是测体质的,咱不碰。”

第二次选数量,他想点“30包”,指尖却滑到“5包”上。看着订单页跳出“5包”的字样,张老伯叹了口气:“我这手,年轻时开拖拉机都稳当,现在连个屏幕都按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