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苍穹问天沫凡晨
第1057章 风沙原·土风共生(第3页)
他让共在环在洼上转了圈,环光过处,残物们自己凑到一起:废陶片拼上旧风绳,陶土顺着绳纹渗进去,竟凝成面“防风盾”;碎了的风铃嵌进陶片的裂缝,铜音裹着陶土气,长出块“测风碑”——原来“无用”,只是没找对“相济”的法。
洼边的拾荒老丈拿起防风盾,盾面迎沙不碎,受风还能转出稳定的风向,惊得直拍大腿。
弃物洼的“废”活了。
暮色漫过沙丘时,风沙原的“望沙楼”亮起灯。
楼是两族共造的,一楼的窗对着农田,摆着土族的测雨仪;二楼的窗朝着风寨,挂着风族的观风旗。楼柱上刻着行字:“土凭风而活,风依土而存”。此刻楼里正有场“议”:土族说“该修条共行的‘穿沙渠’,方便引水”;风族说“该造座共乘的‘御风车’,方便运粮”——争得面红耳赤,手里递着的粟饼与沙枣却没停过。
“这才是‘生’的真意。”疑丝的声音里带着沙响,“有商,有量,有忆,有行,不是强融的假,是知异仍愿相托的真。”
吴仙望着楼里的灯,忽然明白:共在从不是“消弭差异”,是“各守其本,互济其用”。就像这风沙原,土有土的厚,风有风的畅,却在沙粒间结出了共生的穗。
流尘线的风忽然柔了,沙声里混着欢歌——土族的少年正帮风族的幼崽修补风囊,风族的少女正给土族的渠师指点风向的变化。吴仙转头,见两族的族长正结伴走向废渠口,手里拿着夯土砖与风浆——他们要去重建通流渠,渠里既铺土族的防渗陶,也架风族的导风板。
共在环在吴仙掌心转得轻快,光里映出更远的影:中域的“回音谷”中,声族与影族正隔着音影结界对峙,声族的声波震散了影族的身形,影族的暗影吞噬了声族的音波——或许,下一站该去那里看看,让“共在”的暖,也渗进那些被“寂”隔了太久的地方。
共在环的光,又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