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8900亿光年辽西的桃苏

第260章 冷战意识形态下的捐款(5)当“神族”遭遇“冷战政治”(第3页)

 

4. 叙事张力:当“神族”遭遇“冷战政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喜剧效果(老蒋把外星人当“怪人)本质上是一场认知错位

 

(1)“神族” vs. “民族国家”

 

俊仁代表超越国家、种族的文明(雅各宾帝国)。

 

老蒋代表现代民族国家的思维(战胜国/战败国、主权国家)。

 

两者的冲突,本质上是古老神权叙事与现代国际政治的碰撞。

 

(2)“神性” vs. “政治利益”

 

俊仁的行为动机是“帮助人类和解”(雅各宾价值观)。

 

老蒋的行为动机是“维护政权合法性”(战胜国身份)。

 

两者的目标看似重叠(抗日),但政治逻辑完全不同。

 

(3)“外星人”作为“他者”的视角

 

俊仁的“跳脱”思维(如“两边捐款”)让老蒋感到荒谬,但对雅各宾人来说,这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他者的视角照样出一个现实:人类是否被自己的政治框架束缚了思维?

 

老蒋对俊仁的误解,不仅仅是一个喜剧桥段,更是一场“认知革命”的缩影:

 

他无法理解“神族”的存在,因为他的世界观建立在“民族国家”之上。

 

他无法接受“神性超越国籍”,因为现代政治强调“法律身份”。

 

他无法跳出“战胜国/战败国”的二元对立,因为冷战思维让他陷入非黑即白的判断。

 

而俊仁的存在,恰恰是对这种思维的挑战——真正的“和解”或许需要超越国籍、种族、意识形态,以更宏大的文明视角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