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8900亿光年辽西的桃苏

第267章 倭国人喜爱俊仁的原因(第2页)

 

(3) 长期博弈:用商业手段消解霸权

 

航运定价权分散:若倭国民间资本控制部分港口,漂亮国无法垄断全球海运价格。

 

主权缓冲带:港口所有权归属倭国企业,减少美军直接干预的风险。

 

俊仁亲王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人类发明的,没必要像老蒋和毛先生那样势不两立"的观点,展现了他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思考。他试图构建一个超越冷战对立的中立国家,甚至希望这个国家能成为中美合作的桥梁。这一构想既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反思,也是对人类未来可能性的探索。

 

俊仁的核心观点是:

 

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都是人类创造的制度,而非不可调和的神圣法则。

 

老蒋和毛先生的对立,本质上是同一民族内部的权力与道路之争,而非文明级别的冲突。

 

人类完全可以在不同制度间找到共存方式,而非非黑即白地选择阵营。

 

这一认知让他不同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政治家——

 

漂亮国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推行遏制政策。

 

苏联将资本主义视为剥削根源,坚持阶级斗争。

 

龙国(1949年后)和台湾地区(蒋介石政权)则陷入意识形态对立的恶性循环。

而俊仁试图证明:制度差异不应成为仇恨的理由。

 

俊仁的构想在当时看来过于超前,甚至显得"不切实际"。但历史往往证明,最被嘲笑的理想主义,恰恰是未来的种子。

 

他试图告诉世界:

 

"人类发明了不同的制度,但我们的命运终究是共同的。"

 

在倭国民众眼中,俊仁亲王之所以被视为"现人神"(活着的神),并非仅仅因为他的生理特征(如蓝色血液)、超能力或皇室血统,而是因为他真正践行了"神"最本质的特质——对人类的怜悯与守护。这与传统宗教中高高在上、冷漠无情的神明形象截然不同,也让他在战后渴望和平的倭国社会中,成为一股清流。

 

在传统神道教观念中,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象征着威严与不可侵犯的神圣性。但俊仁亲王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他承认自己的"神族"身份,却拒绝被这一身份束缚。

 

他强调"所有国家的人都是人类",淡化民族与国家的隔阂,这与战前倭国极端民族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行为逻辑基于人性而非神性——他会为战争受害者捐款,会调解国际矛盾,会怜悯弱者,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民众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