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萨祭文和怯甘文(第2页)

 实际上几年前,肃慎部自己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只是还不成熟且普及率低。

 北域的文字多种多样,怯甘文虽然是主流,但是论在大多数人里面的地位却不如萨祭文。

 萨祭文,单从其名便可知晓,乃是萨满与祭祀所专用之文字。

 起初,此种文字的普及程度颇高,广为流传于相关人群之中。

 然而,它自身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致使其难以被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

 究其原因,这种文字简直如同鬼画符一般,令人难以辨认和理解。

 实际上,萨祭文是由部分祭祀和萨满通过借鉴中原地区的道家符篆、来自天竺的梵文,再结合一些早已约定俗成的符号而共同创造出来的。

 原本这样的构成尚算合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能够独家垄断对某些经文的阐释权,这些人开始不断地增添大量含义模糊不清的符号。

 更有甚者,部分符号只有与其他若干个符号相互组合搭配时,才具有实际的表意功能。

 即便发展至此,萨祭文仍然勉强可以运用。

 可偏偏某些祭司突发奇想,给自己新创作出的某个符号赋予了诸多繁杂且彼此毫无关联的意义。

 试想象一下,一个简单的字符既要表示光明之意,又要象征太阳,同时还要涵盖月亮的含义,甚至在特定情境下还得具备净化的意味,如此这般复杂混乱的表意方式,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到头痛呢?

 在这种情况下,萨祭文逐步式微,以至于除了萨满其他人都搞不懂意思了,北域的人均文化水平直接退回全文盲。

 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位统领着全体萨满的大祭司之位竟然出现了空缺。

 如此一来,原本统一且规范的萨满祭祀体系开始逐渐瓦解,混乱与无序悄然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