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吴太垂泪,慈母心肠(第2页)
看到女儿如此痛苦,她的心恐怕早已碎了。
泪水,是母性本能最直接的流露。
但另一方面,她不仅仅是一位母亲,更是孙氏基业的守护者之一,是一位深谙政治厉害的国太。
她比谁都清楚,周瑜的离世对江东造成了多么大的震动,
曹操在北方的威胁并未解除,而刘备集团在荆南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了江东不得不正视的新兴力量。
在这个微妙的时刻,通过联姻来巩固孙刘联盟,稳定荆州局势,共同对抗曹操,
这几乎是摆在桌面上的、最符合江东整体利益的选择。
牺牲一个女儿的个人幸福,来换取整个江东的安稳,
这在冰冷的政治逻辑面前,似乎是理所当然,甚至是“大义”所在。
她大概会一边垂泪,一边用尽各种理由来劝说女儿。
她会讲述孙策创业的艰辛,孙权守业的不易,
会分析江东目前面临的复杂局势,会强调联盟的重要性,会描绘一个“顾全大局”的光辉形象。
她甚至可能会提及一些女性在历史中为了家国牺牲自我的“榜样”,试图用传统道德来约束和引导孙尚香。
“权儿也不易,这江东基业,是你父兄用命换来的,如今风雨飘摇,我等岂能只顾自身?”
情报分析员根据国太一贯的立场,推测她可能会说出类似的话语。
然而,这些宏大的叙事,这些冰冷的利弊分析,
对于正沉浸在个人情感痛苦中的孙尚香来说,恐怕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
反而可能因为母亲不能完全站在自己这边而感到更加的委屈和绝望。
母女之间的情感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吴国太的劝说,大概率是效果不彰,甚至可能激起孙尚香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玄镜台的情报分析中,特别提到了一个细节。
在某次母女争执几乎陷入僵局时,有侍女听到吴国太似乎无意中感慨了一句:
“……若是子明在此,或许……唉……”
这个“子明”,自然是指我,陆昭。
这句没头没尾的感慨,引人深思。
吴国太对我陆昭的印象如何?
根据之前的情报汇总,应该不算差,甚至可能是偏向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