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六次中东战争(下)
完全掌控住首都关键区域的哈伦,没有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他立刻下达了冷酷而坚决的命令:继续追击那些正在撤退的idf部队,以尽可能的杀伤敌方的有生力量,最大化其战斗减员。这种追击一直持续到idf的残余部队完全逃出了哈伦部队无人机集群的有效轰炸范围后,哈伦才基于后勤与战略考量,下令让部队停止追击。
那些在战斗白热化阶段,被idf士兵们在绝望中看到、飞抵大马士革国际机场的运输机,全部是从阿联酋起飞,满载着三年前因为叙利亚内战而被迫离开了祖国、在异国他乡卧薪尝胆的前政府军忠诚士兵,以及大量由“出走派”通过隐秘渠道采购、运送而来的先进武器弹药。
这仅仅是哈伦此次行动最初的兵力,驻守在大马士革城内的不过只是先头部队罢了,后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援军和物资,通过空运的方式源源不断地抵达这里,为哈伦的宏大计划提供支撑。
哈伦此行的目标从一开始就异常明确,且带着一种复仇的火焰:首先,以武力驱赶那些入侵祖国的以色列人,将他们的铁蹄从叙利亚的土地上彻底清除;然后,便是清算那些在内战中背叛祖国、背叛人民的敌人,重建一个属于叙利亚人民自己的国家。
至此,在第六次中东大战全面爆发后,idf投入的四路兵马之中,已经有三路都出现了战事不顺、进展迟缓,甚至像大马士革方向这样遭遇彻底大败而归的惨烈情况。唯有集中兵力进攻约旦河西岸的部队,可以说是取得了表面上的“捷报”。
当地的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与民兵部队,面对idf优势兵力的快速突击,很快便采取了战术性的溃败逃窜,隐匿于地下或山区。
加之原本大部分的西岸领土,早在几十年前的冲突中就已经由以色列实际控制并建立了军事存在,因此,idf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仅用数天的时间,便仿佛兵不血刃般,将整个约旦河西岸完全纳入了以色列的军事统辖范围,竖起了胜利的旗帜。
可殊不知,idf在约旦河西岸所取得的这一系列进展顺利,从一开始就只不过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假象,是阿拉伯联军与“出走派”幕后协同,人为制造的一场宏大而致命的战略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