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六次中东战争(下)(第2页)

 

以色列是轻而易举地实控了整个约旦河西岸不假,可这并非是他们的实力压倒一切,而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只是联军们故意设下的一个巨大而充满危险的陷阱。

 

刚在占领区内停下脚步,以为可以喘上一口气、进行休整和巩固占领成果的idf部队,还没来得及完全放松警惕,整个占领区内立刻就如同被捅破的蜂巢般,瞬间爆发了激烈而无处不在的战斗。

 

那些原本“溃败逃窜”的当地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与民兵部队,好似雨后春笋一般,以惊人的数量和速度,全部一窝蜂地从地底下的秘密隧道、城市废墟、甚至平民建筑中突然涌出。

 

他们的兵员素质虽然参差不齐,训练水平难以与正规军相比,但几乎所有活跃的战斗单位,全都装备有数量庞大的消费级或军用级无人机,以及各种型号的反坦克武器——从老旧的rpg到先进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应有尽有。

他们并不打算、也自知没有能力在正面战场上与idf的现代化大军进行阵地战或决战,而是充分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支持,只在城市区域、难民营、以及交通要道上,不断地与敌人进行灵活而致命的游击作战,从阴影中发起突袭,打完就跑,不间断地袭扰idf的补给线、交通枢纽和后勤基地,将整个西岸变成一个持续放血的巨大伤口。

 

这样的高强度、高消耗的非对称作战情况,仅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便将以色列政府推入了自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困境——开战至今,仅仅过去了不到二十一天的时间,以色列的战略储备,特别是那些维持现代化战争所必需的精确制导导弹、无人机、以及各种依赖先进技术的武器装备,在失去了美国及其主要西方盟友全力以赴的“输血”支持下,所有的物资都在以肉眼可见的、近乎光速的速度在消耗,库存清单上的数字每天都在急剧下降,逼近告罄的边缘。

 

上一次面对这样令人绝望的、资源枯竭的困境时,还是以色列刚建国、在独立战争中苦苦支撑的时期。不同于这一次的是,当时刚建国的以色列背后,有着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力支持。

 

而现在,在“九头蛇”降临引发的全球格局洗牌和人类内部派系斗争下,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支持大幅萎缩,为数不多愿意公开为以色列提供援助的,也就只剩下一些同样被“主动派”深度掌控的南欧国家了。

 

可是,即使有这些援助,筹集物资需要时间,组织大规模转运需要时间,等到物资运抵目的地港口或机场后,再分发到遍布前线、陷入困境的部队手中,又是一个不小的时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