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通用原子国际(下)
脚下不再是自然的泥土与岩石,而是坚实得令人安心的人造陆地,但这感觉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正在呼吸的巨大平台,一个由无数条肉眼看不见的数字脉络、高能光缆、以及澎湃的能量流驱动的巨型有机体,它的脉搏与呼吸,通过车体传达到乘客的感知中。
眼前的景象,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工地”概念。那是一个涌动着钢铁洪流、闪烁着计算光芒、遵循着自动化冰冷律动的巨型有机体,一个正在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向着天空、向着海湾、向着未知边界疯狂向上、向外扩张的赛博朋克胚胎。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混合气息——高能等离子焊枪灼烧金属和合成材料产生的刺鼻烟尘,混合着某种新型混凝土的微弱甜腻,以及海湾本身特有的咸湿空气,它们共同谱写着一曲属于这座未来都市的、充满活力与野心的工业交响乐。
阳光依然充足,甚至比在老城区时更加耀眼,但它在这里似乎被无数高耸的反射表面、棱角分明的建筑以及特殊涂层所分解、折射,化为碎片,以各种奇特的角度倾泻而下。
高耸入云的建筑骨架,由合金与强化聚合物构成的巨大预制件,以及各种闪烁着操作指示灯、好似拥有生命的自动化设备,都在这分解后的阳光下泛着冰冷的光泽。每一处结构,每一个连接点,都精确到了纳米级别,体现着极致的工业美学与技术力量。
目之所及,皆是一片充满了劳动气息的画面,但这种“劳动”已远超传统概念。大量的个体——人类,依旧存在于这个庞大系统中。他们身着各色、印有不同企业或部门标识的施工制服,在地面和低层结构中穿梭,他们的身影在巨大的机械和结构前显得渺小,更像是这个庞大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个生物节点,负责那些需要精细手动操作或无法完全由机器替代的任务。
他们在崭新的城市道路上,不再是用传统的沥青与压路机,而是操作着大型自动铺设机,将带有嵌入式光导纤维的特殊路面材料和护栏一体化安装。这些护栏内部的光导纤维,在夜间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发出炫目的提示光,勾勒出城市的脉络,仿佛流动的数字血液。
工人们在还未竣工、高达数百米的直插云霄的巨大楼体外,宛如攀附在巨人身上的生物,用高能等离子焊枪将模块化的外墙板精准地焊接固定,每一次焊枪的喷射,都伴随着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短暂地闪烁,就像微型的星辰在白日里绽放。
抬头向上看,视线被无数由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和高强度合金支撑起来的空中轻轨结构所切割、分割。这些庞大的结构在高空中交织、缠绕,形成一个复杂得令人眩晕、仿佛没有尽头的立体交通网络,它是城市的血管,连接着各个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