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联军的胜利(上)(第2页)
即便idf在沿海地区,紧急搭建起临时的浮动码头,试图进行最后的补给,但这些简易码头的吞吐量,也难以为十几万规模的大军提供足够的物资补给,如同杯水车薪。而以色列本土能够生产的军事物资,又因为阿拉伯联军持续数月的战略轰炸、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枯竭等各种原因,变得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前线巨大的消耗。
况且,需要紧急支援的战线,可不仅仅只有南部的埃及这一条。北边,黎巴嫩真主党在成功驱逐了侵入的idf部队后,正以火箭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北部地区进行着不间断的袭扰和攻击。
东边,约旦河西岸地区,原本被压制的巴勒斯坦游击队,此刻也已经胆大到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idf的驻地和检查站发起袭击。战败的情绪,好似无法治愈的瘟疫,已然在idf军中大规模地扩散了开来,曾经的骄傲与自信,被绝望与恐惧所取代。
驻守在各个阵地的idf士兵们,已经普遍丧失了继续战斗的信念,他们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只看到无尽的死亡与失败。最糟糕的时候,在战斗最为激烈的前线,会出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规模的叛逃行为。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选择扔下武器,逃回家中,试图在末日来临前与家人团聚。然而,他们随后大概率会被那些仍在执行任务、冷酷无情的宪兵部队上门调查、缉捕,然后被抓捕归队。等待他们的,是被发配到死亡率最高、战斗最为残酷的前沿阵地,作为惩罚,多数活不过短短两天。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可能还会因此受到牵连,被视为“叛徒家属”,在混乱的社会中遭受歧视与迫害。
比较多的逃兵,则会选择逃到被埃及军队占领的沦陷区。在这些地方,至少idf的宪兵没法把他们怎么样,但他们的家人却依旧面临着被idf内部清算的可怕后果。即便埃及军队的高层并没有对部队在占领区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但绝大部分沦陷区的埃及军队,出于政治和人道主义考量,也不会刻意针对当地的平民以及那些主动投降的idf士兵。
因此,逃到敌占区,反而成为了这些绝望士兵中多数人的选择。但也不乏有极个别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对以色列人深恶痛绝的埃及军官或士兵,如果这些逃兵不幸落到他们手里,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折磨,不死估计也得脱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