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凤雏叫警长的猫

第16章 小寒话民谚(第2页)

 “每年到了腊八这一天,府里会煮上一大锅的腊八粥,连同提前腌好的腊八蒜,一同分给府中的下人。再由母亲带着我们,去把剩余的腊八粥去分给城外的百姓们。母亲和我说,这是心系百姓家,富贵不忘本。”高正仪仰着小脸,一脸骄傲的说道。

 听着高正仪的讲述,荀司律对高正仪不禁刮目相看,这个郡主虽然爱玩但毕竟是孩童心性,只是难得在这勋贵人家也生的一副好心肠,果然官家说的没错是一等一的好啊。

 “郡主说的也很不错,坐下吧。”荀司律和煦的高正仪说道,眼中也多了一丝赞许。

 坐在后排的谢佳妤也不甘示弱,站起身来说了句,“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腊八熬粥,不掉下巴。”

 倒也是中规中矩,就是不知道六哥儿会答出什么,荀司律在心里想着。

 最后,荀司律把目光望向了被他寄予厚望的赵宗实,期许的问道,“刚刚几位殿下都说了官宦之家的腊八习俗,那六哥儿可知民间百姓这一日的习俗,他们又是如何过冬的?”

 听了荀司律的问题,在课上从来都是从容不迫的赵宗实,第一次变得窘迫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只憋出一句,“学生不知。”便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站在那里。

 荀司律也没说什么,冲他摆摆手,让他坐下了。捋了几下胡须,语气也多了几分严肃。坐回座位,开口道,“你等虽为天潢贵胄,却也不可不知民生之多艰。夫,民者,国之本也。”

 荀司律呷一口茶,接着开口讲道,“前朝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常言,水可载舟,亦能覆舟。而诗圣杜甫哪怕到了晚年,也心系天下百姓,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民生,是社稷之本,也是我们最该关心的事,切记,切记。”

 荀司律讲完看向下方的几个学生,有的在低着头沉思,有的懵懵懂懂,唯独赵宗实似有所得,对着荀夫子深施一礼,口中道,“学生受教,日后定当多多关注百姓。”

 “孺子可教也。”荀司律露出满意的神色,点头道。

 其余人见荀司律对赵宗实点头,也都纷纷有样学样,口中说着,“学生受教了。”反而弄的荀司律哭笑不得,只能先让他们坐下。

 堂上恢复了安静,荀司律又由前朝讲道本朝,“说到民生,我朝也是以仁孝治天下的,不说太祖太宗的种种仁政,就是当今官家,也是极为看重的。每年入冬前,官家都会让户部提前制作一批纸衣,分发给那些买不起棉衣过冬的百姓。”

 “夫子,纸做的衣服会不会太单薄了些,风一吹就透了呀。”坐在后排的谢佳妤不解的问道。

 “殿下,用来做纸衣的纸张和我们所用的宣纸不同,那是一种类似牛皮的纸张,很结实耐用,穿在身上很暖和。嗯,说是一种皮革也可以。”荀司律笑呵呵解释道。

 “学生知道了,谢夫子解惑。”谢佳妤行了个礼,便坐下了。

 而坐在谢佳妤旁边的高正仪则是接过话头,拍起了赵祯的马屁,“父皇果然是自古以来少有的仁君,能始终心系百姓,心怀天下。”

 高正仪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口响起一片跪倒问安的声音,接着赵祯便乐呵呵的走了进来,“朕前脚在前朝把纸衣分发了下去,后脚就听到有人拍朕马屁,朕看看,是哪个小皮猴儿如此嘴甜。”

 众人刚要行礼,赵祯便免了礼数,直接上前,一把抱起了高正仪。笑着问,“是不是你个妮子拍朕马屁来着。”

 被赵祯抱在怀里的高正仪撒着娇,“哪有,儿臣句句发自肺腑。儿臣最崇拜父皇您了,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像父皇一样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