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凤雏叫警长的猫

第16章 小寒话民谚(第3页)

 “就你这个妮子会哄人,也不知是和谁学的。”赵祯嘴上嫌弃着,脸上却十分受用。

 赵祯抱着高正仪坐到了荀司律的座位上,笑着问道,“滔滔啊,来和父皇说说,今天堂上荀爱卿都和你们讲什么了?”

 赵祯的怀里高正仪一脸乖巧,一五一十把今天夫子讲述的内容复述给了赵祯,赵祯听后,点点头,赞许道,“你们夫子说的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社稷之本。”

 “儿臣记下了,日后定当听从夫子的教诲。”高正仪一本正经的说道,那小样更是让赵祯喜爱的不行。

 其余几个小的也纷纷表示自己记下了,日后会听从夫子的教诲。

 “嗯,记下了就好。尊师重道也是我们华夏的传统美德。”赵祯对众子女说道。

 “ 不过说起腊八啊。”说到此处,赵祯突然望向下首的荀夫子,一脸揶揄的说道,“朕倒是想起一件关于你们夫子家的一件趣事。”

 赵祯讲到这里,故意顿了顿,成功勾起了几个子女的好奇心,而一旁的荀夫子则是满脸无奈。

 “父皇,您就讲讲嘛,别卖关子了。”怀里的高正仪拉着赵祯的袖口撒娇道。

 而其余几个也是巴巴的望着自己父皇。

 “别看你们夫子平日是个做事一板一眼的人,做学问也是极为严谨,但他家的小儿子,却是个妙人。为何说是妙人呢,要从去年的二九讲起了。”

 赵祯的恶趣味得到了极大满足,便继续讲了起来。“那是去年的腊月初三,开封府接了个案子,婆母带着小姑子状告自家儿媳,说是儿媳在腊八粥里下毒,毒杀了自己的儿子。”

 “那父皇,真的是那个媳妇毒杀了自己的夫君吗?”高正仪一脸好奇的问道。

 “别急,听父皇慢慢给你讲。”赵祯宠溺的摸摸高正仪的头,接着道,“后经开封府查明,确是那个儿媳毒杀了自家相公,按大宋律法,判了斩监候。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后来不知怎的,那句腊八粥有毒,就在汴京传的沸沸扬扬的了。”

 赵祯轻抿了一口茶,继续讲着,“等到腊八当天,你们的师母高高兴兴的煮了一锅腊八粥,还把第一碗端给了自家小儿子,结果你猜这小子怎么着,居然被吓的嚎啕大哭,嘴里还不住的说着,腊八粥有毒,娘,别杀我,我以后好好读书。把你们师母弄的又气又笑,最后还是你们夫子回府,多番解释,亲自试毒,这小子才消停。”

 “这都过去一年了,官家,您就别拿这件事来取笑臣了。”荀司律窘迫的说道。

 赵祯摆摆手,“怎么是取笑呢,朕也觉得令郎是个妙人,对了,令郎今年多大了。”

 “回官家,犬子今年九岁。”荀司律回道。

 赵祯手指轻敲桌面,突然看向赵宗实道,“那正好与朕的皇儿同岁,不如明日带进宫来,给宗实做个伴读吧。”

 荀司律没有立刻谢恩,则是婉拒道“犬子是个不成器的,惫懒的很,臣怕影响了六哥儿的学业。”

 “诶,知道那是你家夫人老来得子,放心在这宫中定不会让他受伤的,荀卿不必如此谦虚,就这么定了,明日把令郎带进宫来,给皇儿做伴读。”赵祯一锤定音,没有给荀夫子再次拒绝的机会。

 荀司律见事已至此,也只能领旨谢恩了。

 赵祯给自己皇儿找了个伴读,对自己甚是满意。见差不多到了午食的时辰,和荀夫子打了招呼,便带着几个小的回去用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