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命运的抉择(第2页)
见曹丕扶灵柩回邺城,又派人与曹植联络,劝其继位,若真有父王遗命,便以十万大军扶持曹植。
毕竟自己与三弟性情相投,常常把酒言欢,其深知吾志,为我写诗、歌以咏志,定能叫我驰骋沙场。
至于兄长曹丕,文不成武不就,做事又不够大气,总是瞻前顾后,城府太深,实在令他厌恶。
不想等了数日,曹植只是回了他一句话:“逝者已矣,兄弟不可争也!不见袁氏兄弟乎?”
“这老大、老三,到底搞什么把戏?”
曹彰自己本身无心争位,先前两人为了世子之位,明争暗斗,拉帮结派。
前一阵还听闻曹植与丁仪兄弟多有怨言,现在怎么又谦让起来?
正疑惑之时,忽然各路探马来报,蜀军三路出兵来攻关中,曹彰也顾不得许多,暂时退兵回长安去了。
这一日与部将商议出兵守陈仓之事,守军来报,魏王遣使者贾逵前来宣旨。
“哼,才当了几天魏王,就来老子面前摆谱?”
曹彰本就不喜曹丕为人,认为他城府过深,做事不如曹植磊落爽快,此时见曹丕直接向他下令,愈发不满,不愿接待,命人直接打发走。
张既劝道:“世子新继王位,又封丞相,理当抚慰各州郡。贾大夫今为天使,奉诏而来,将军若是怠慢,天下必以为魏国兄弟不和。今先王病逝,本就人心不稳,又有蜀军压境,内忧外患,恐会自相生乱,望将军以大局为重。”
“倒也有理!”曹彰深吸一口气,命人带贾逵来见。
三弟自建尚能顾全大局放弃王位,我曹彰何尝不能?
不多时贾逵进城,来至长安未央宫,曹彰站于台阶之上,按剑喝道:“汝等可是来送某先王玉玺印绶?”
贾逵脚下微微一顿,正色道:“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
曹彰默然,迈步走下台阶,抱拳道:“未知大夫来长安,有何指教?”
贾逵问道:“君侯陈兵潼关,不往奔丧,莫非有二心焉?”
曹彰道:“父王召吾进京,未见而薨,未得王命,不敢贸然前往。今蜀军犯境,不敢擅离,别无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