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肥料贵不贵(第2页)
但这又牵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村子有人生有人死,人死了地要收回,生孩子要奖励地。
现在大唐正是生孩子的黄金时期,乱世之后,大家都觉得好日子来了,就安心生孩子。
这是基因里带来的,改不了。
当然了,村子管理的这些地,都是为了村子的收入,用来建设村子。*r·a+n′t?x¢t../c¨o¨m¢
荒地的投入也不少,这又牵出了新问题。
回收的土地给谁?
弄不好,接手的人就会被恨,闹出流血事件。
所以农业部出了一个规定,人死后,土地保留两年。
如果这两年家里有新添人口,这块地还是归这家人。
这也算变相鼓励生孩子了。
“您老一家有几口人?”
“六口。”
老汉忍不住笑了。
“那您家,应该有六十亩地……去年分红多少?”
老汉:“我们留了五亩上田种粮食,其他的都让村子种了。”
“我出力,还能挣点工钱,虽然不多,一个月能挣一两银子,一年下来也有十来两。”
“冬天也能挣到钱?”
“能啊,朝廷弄的那种塑料薄膜,又便宜又耐用,成本降低了不少呢。”
老汉吐着烟,挺满意的。
“我们那边的山头,种的都是茶叶,但北方太冷,种不了多少,村民就不让种了。”
“现在都改种桃子、柑橘了,不过还在投入阶段,还没见着赚钱呢。”
老汉抽完一根烟,李恪又递了一根。
老汉有些不好意思,摆摆手,拿出自己的旱烟。
“公子太客气了,还是我的旱烟抽起来带劲。”
李恪笑了笑,却把烟递给了老汉的儿子。
“爹,你先和公子聊,我去把肥料送过去。”
儿子接过烟,就推着肥料走了。
老汉:“对啊,不光是这些经济作物,我们还种了很多竹子。”
“竹子好东西,竹笋是美味佳肴,还好养活,长得快,两年就能收一次。”
“去年就收了一大批竹子,卖了不少钱。”
“村里还挖了几个池塘,按户和人头分。”
“夜里大家轮流守着,防止偷鱼,这样一年也能收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