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心如死灰3(第2页)


 “知道了又能怎样?老班主早没了,梅先生那会儿还没出名呢,胡茉莉早就是百乐门的头牌了。”


 “依我看啊,她要是不跟许家那位大小姐扯上关系,兴许还能多活几年。”有人压低了声音,带着点揣测。


 “啧,别提了,听说活活被烧伤,遭了好几天罪才断气,最后都不成人形了……”话没说完,就被旁边人打断。


 “唉,少说两句吧,小心惹着那个大魔王。”


 “是是是,不说了不说了。”那人慌忙住嘴,却又忍不住补了句,“不过话说回来,陈副署长当初做得是真对,要是在牢房里就毙了她,哪会闹后面这些事?”


 陈鹤德渐渐成了被人挂在舌头上的好人,行事果断,护着一方安宁。


 而程牧昀,却成了人人讳莫如深的禁忌,曾经何等风光的人物,如今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魔王”。


 许灼华听着这些话,心里像被针扎了下,密密麻麻地疼。


 可她死死忍住了,没为程牧昀辩解一句,更没动过去找他的念头。


 她望着天边渐沉的晚霞,心里清清楚楚——能这样安稳地活着,已经是幸事。


 若可以,这辈子就守着这方小天地,过简简单单的日子。


 未来还有那么多宏大又美好的事等着呢,她要靠着自己脑子里的知识,一步一步,为自己挣出个亮堂堂的未来。


 至于程牧昀,他有他的使命,能过明年的话,程牧昀也是个鲜亮聪明的人,若是阻挡不住命运的大手,许灼华每年清明会给他上香。


 生命的轨迹仿佛又回到了嫁给程牧昀之前,那时候许灼华的愿望就很淳朴,做个甩手掌柜,安稳地渡过一生。


 入秋那日,风里裹着细碎的凉意,吹得湖面枯萎的荷叶沙沙作响,残枝败叶在水面上打旋,透着股萧瑟的秋意。


 天是沉沉的阴,太阳躲在云层后不肯露面,空气潮得能拧出水来,穿件单衣都觉得脊背发寒。


 医馆里正开午饭,柳大夫捧着粥碗慢慢喝着,杏花挨着许灼华坐下,时不时往她碗里夹些腌菜。


 桌上摆着清粥小菜,角落里孤零零放着盘红烧肉——是杏花今早特意烧的,只是没掌握好火候,酱汁熬得太稠,裹在肉上黑乎乎的,看着就发腻,没人动过一筷子。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吱呀”一声轻响,有人掀了帘子进来。


 众人以为是来看病的村民,随口应着“稍等片刻”,转头望去的瞬间,却都愣住了。


 进来的是个身形微胖的老者,穿件熨帖的深色大褂,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拇指上的玉扳指,正是许识秾。


 这可真是个不速之客。


 众人心里都咯噔一下——来的若是陈鹤德,他们不会意外。


 哪怕是程牧昀突然出现,或许也能找到几分缘由。


 可偏偏是许识秾,这位久居许家大宅、极少踏足这种乡野之地的长辈,怎么会突然寻到这里?


 连院角的狸花猫都竖起了耳朵,蹭地跳下桌,绕着许识秾的裤脚转了两圈。


 而桌边的人,手里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柳大夫搁了粥碗,杏花张着嘴忘了说话,所有目光都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许识秾却没看旁人,他的视线穿过屋子,直直落在许灼华脸上。


 那双原本昏黄浑浊的眼睛,在看清她的那一刻,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下,瞬间就漫上了一层水光,带着难以置信的怔忡,又藏着压抑许久的复杂情绪,死死盯着她,仿佛只要眨一下眼,眼前的人就会凭空消失似的。


 还是杏花先回过神,慌忙站起身,声音里带着些微的颤抖:“老爷……您怎么来了?”


 柳大夫也跟着站了起来,枯瘦的手微微颤抖着,望向这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许识秾的目光在医馆里缓缓扫过,土墙有些斑驳,桌椅带着陈旧的木纹,最后落在那盘黑乎乎的红烧肉上。


 他眉头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心疼:“你从那场火里逃出来,还把南湖的站点抹去了,费了这么大功夫,就是为了过这样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