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太可恶了(第2页)
不仅松江府的所有良田都被徐家给占完了。
甚至还侵吞了不少苏州府的土地。
而徐阶的死对头,被称为大奸臣的严嵩直到被抄家,也不过是在江西老家侵占了四万亩良田。
两者相差了将近十倍!
这么多的土地,自然无法用投献来解释了。
徐家巧取豪夺可一点儿都没少。
不仅大肆侵吞平民的良田,甚至连不少秀才的土地都被徐家仗着徐阶的名头给强占了。
这些事儿弄得沸沸扬扬。
不少人都去京师和金陵告状。
正好清官海瑞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接任应天巡抚一职。
接到这些状告徐家的状子后,海瑞秉公办案,立刻开始查处徐家侵占良田一事。
已经致仕的徐阶惊恐异常。
这个事儿要是被查实了,徐阶这么多年的的官声名望立刻就两极反转了。
为了平事儿,徐家上下打点直接送出了上百万两的白银。
吏科都给事中戴凤翔收了徐家三万两黄金后,直接上表弹劾海瑞。
徐阶也直接动用了自己往日的人脉和关系,四处求人。
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看在徐阶是自己老师的份上,将海瑞从应天巡抚调任到了金陵粮储的位置上。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调查徐家。¨6¢1!墈`书*网- +芜,错_内^容?
徐家的后代也一支平平安安地活到了明末。
也就是说,光徐阶一个人,就让大明朝廷将近百年,无法从天下最富庶的松江、苏州二府收取一点儿赋税。
你说可不可怕?
“如果情况却如李小子所说,你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吗?”
李善长想了一下问道。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
“废除士绅的所有特权,让他们和老百姓一样,按照田地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来交税就好了。”
李平安随口说道。
“李小子,俺老蓝刚才就觉得你这个方法不对!要是大家都一样了,那以后打仗谁还拼命啊?”
蓝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是啊李先生,士卒大多是都是粗人。大道理懂得不多,就是觉得给钱给地最实在!”
常茂也在一旁补充道。
他们都是在一线带兵打仗的将领,自然了解手下那些士卒是什么想法。
除了忠君报国的思想以外,大多数都存了升官发财的念头。
如果老大/皇大爷真得采取了李小子的方法,直接断了将士们的念想和奔头。
那以后遇到敌人恐怕就是出工不出力了。
这让他们这些武将还怎么打仗?
“对啊李先生。如果宗室子弟也要交税的话,那让天家的颜面何存啊!”
涉及到自身利益,朱棣的屁.股也有点歪了。
“李小子,如果对有了功名的读书人也统一收税的话。老夫担心他们会不服啊。”
“到时候四方不靖,如何处理?”
李善长也从读书人的角度说道。
朱元璋静静地站在一旁表示:咱老汉只看看,不说话!
“你们说得都有些道理。”
李平安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李善长和蓝玉他们的说法。
朝廷为什么要给这些授士绅予免税免役的特权,并不是因为洪武大帝心善,而是大明需要拉拢这些人。
天家子嗣就不用说了。
那个是洪武大帝亲生的,必须护着!
士卒们打仗也需要实实在在的奖励。
能做到凭借心中信念就战无不胜的大军,古今中外,除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岳家军外,就只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子弟兵了。
至于笼络读书人也很好理解。
直到新华夏建立,历朝历代的朝廷,基层控制力最多都只能达到县。
出了县城,那就只能靠地方上士绅豪强和名门望族来治理一方了。
所谓的「皇权不下乡乡绅治四方」就是只这个现象。
离了这些地方豪强的配合,官府衙门可谓是寸步难行。
这些乡绅又大多是地方大族的读书人出身。
这也是洪武大帝对待官员如此吝啬,却对待乡绅如此大方的原因。
不是他想大方,是不得不大方啊!
“那李小子,你说应该怎办?”
朱元璋问道。
“其实很简单,本公子以前就说过,万事万物都要有个度有个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