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枯燥
“卧槽!”
“给力啊!”
看到自己抽到的奖励,李平安惊喜地说道。
这里的「书画文三绝」,指的是书法、绘画和文化这三个领域。
虽然李平安已经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折服了朱元璋一帮人,但是他更多依靠的是来自后世的知识储备和对历史大势的把握。
但也是多亏他前期的惊艳表现,把李善长和宋濂、吴琳这帮文臣大儒给震住了。
再加上朱元璋、朱标、朱棣和蓝玉、罗复仁、李如同这帮人更偏向实务,这才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否则这些人和李平安调起书袋拽起文,一顿「经史子集」下来,李平安非穿帮不可。。
不过现在有了系统给自己打补丁,就算是孔孟二圣复活和他当面对质,李平安也相信自己能做到毫无破绽。
嗡……
紧接着,一股洪流瞬间涌入李平安的脑海。
历朝历代书法大家的心得……
古今中外各个派别的绘画技巧……
各个先贤大家的思想、解读和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以及小说杂文……
全部在李平安心中汇聚成型,融会贯通。
仅仅几息,他已经彻底成为横跨数个人文领域,可以开宗立派的一代圣贤!
此时的李平安感到自己充斥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即挥毫泼墨,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惊涛拍岸图》跃然纸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首《临江仙》作为定景词被写在了《长江惊涛拍岸图》上。
紧接着,《林冲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武083松醉打蒋门神》三个《水浒传》名场面以及《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的又副钗全部跃然纸上。
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从画里走出来一样。
李平安最后又写下《三国演义》的第一章,才感觉自己全身原本快要爆炸的艺术细胞平稳了下来。
咕咚!
一记吞咽口水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李平安扭过头,发现白白胖胖的沈万三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自己身后,正盯着金陵十二钗的画像发呆。
“咦?”
“万三,你什么时候来的?”
李平安好奇地问道。
看来自己刚才太投入,连沈万三这个大胖子进来都没察觉。
“哦!小人是在先生画这几张春……仕女图的时候进来的。”
沈万三急忙说道。
乖乖!
李先生居然有这种才能。
就算不经商,单靠画《春宫画》也能富甲一方。
觉得自己近一个月的忙碌终于值了。
二人离开小院,朝金陵走去。
……
“有北平的战报吗?”
御书房内,朱元璋向站在一旁的贴身内侍魏公公问道。
北上的大军开拔已经一月有余。
但是除了刚抵达山东时老四发了几封奏报之外,就全无音讯。
甚至连一向老成持重的魏国公徐达也断了音信。
这让担心北平百姓和自己两个孙子安危的朱元璋烦躁不安。
以至于这段时间都没去李平安那里蹭饭。
“启禀陛下,太子现在亲自坐镇军机处。”
“一旦有北平的任何风吹草动,太子殿下一定会第一时间禀告陛下的。”
魏公公一边躬身回答,一边在心里暗自感慨。
陛下一向是杀伐果断,喜怒不形于色。
想当初面对陈友谅、张士诚和蒙元朝廷诸般势力碾压围剿都怡然不惧,谈笑自若。·零\点^墈+书? ~追!蕞^薪¢蟑?结¨
如今北平被围,陛下虽然不至于是方寸大乱,但也是每日忧心忡忡。
其中大半是因为被困在城内的两个孙子。
「虎老食子,人老惜子」,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哎……”
听到魏公公的回答,朱元璋抬起头,怅然若失地长叹了一口气。
因为担心自己孙子的安危,朱元璋这段时间烦躁不安,总觉得胸中积压着一股郁气。
原本他还可以通过高强度的工作来分散自己的负面情绪。
但自从实行内阁三件套和与太子分工之后,朱元璋就没什么事干了。
再加上太子仁孝,不想要自己老爹这么大年纪还忙于朝政,又主动分担了他不少事情。
这下朱元璋彻底成了甩手掌柜。 这让身为工作狂的洪武大帝极其难受。
用他和马娘娘说的话就是,自己天生就是个劳碌命,闲不住。
一天不干活就浑身难受!
“最近内阁和司礼监有什么特别的奏折吗?”
朱元璋不甘心地问道。
受不了了!
这要是再不干点啥,咱老汉可是真要疯了!
特别的奏折?
朱元璋的问话让已经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魏公公也愣住了。
现在整个大明最特别的事情就是反击入侵北平的鞑子了吧?
可那是由军机处直管的,他们司礼监和内阁根本插不上手。
至于经他们手的奏折,都是一些例行公事。
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特殊」二字啊!
“嗯?”
看到魏公公皱着眉头发呆,朱元璋不满地哼了一声,顿时吓得魏公公一个激灵。
虽然魏公公现在贵为内相(明朝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又是天下数一数二的武林高手。
但是面对九五之尊的大明天子,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