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面圣
“重八,你看看你办的是什么事儿?”
“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反正必须让小李恩公满意。”
“否则绝没有你好果子吃!”
马娘娘撂下一句话,~就别过脸去生闷气。
这个事儿他理亏啊!。
自己这个当皇后的也-面上无光。
听到马娘娘当面数落洪武大帝,魏公 gong头低得恨不得杵进自己裤-裆里。
蒋瓛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道说啥好。
一时之间,御书房内的气氛尴尬又紧张!
“蒋瓛,这个空印案是你负责的吗?”
“方克勤也是你杀的吗?”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开口问道。
语气之,令人不寒而栗!
他已经打定主意,只要蒋瓛和这个事儿沾一点儿边,就杀了他给李小子出气。
别看朱元璋在李平安那里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一副典型的乡下老农模样。
但是从根子上说,洪武大帝一个极其优秀的政治家。
一个负责干脏活儿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和一个可以让大明江山万代的无双国士相比……
孰轻孰重?
他这个做皇帝的还是分得清的。
听到洪武大帝的这句话,蒋瓛瞬间浑身汗毛直立,连头发都炸起来了,急忙趴在地上连连磕头道:
“启禀陛下!负责空印案的是锦衣卫首任都指挥使毛骧!”
“洪武九年卑职正随卫国公和黔国公的大军征讨吐蕃。”
“方克勤大人的死,和卑职没有半点关系啊!”
锦衣卫乃朝廷鹰犬,天子爪牙。
可以入职锦衣卫的无不是大明天子信得过的人。
背负钦名外出办案,可谓见官大三级。
威风凛凛,无人能及!
作为大明最大特务机构最高首脑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更是被誉为全天下最具权威的几个人。
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锦衣卫都指挥使位高权重不假!
权势滔天也不假!
但是朝不保夕也是真的。
作为朝廷手里的杀人利器,一旦引起公愤,那被丢了平息民愤简直是再正常不过都事情了。
前一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在办了空印和胡惟庸两个大案,替陛下铲除了相权的危害之后,被圣上毫不犹豫地杀了来平息百官的怨气。
锦衣卫都指挥使说白了,就是供人方便的夜壶。
用的时候固然得心应手,但是用完了就没有人会再看你一眼,反而是能丢多远就丢多远。
(历史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也没几个善终的)
蒋瓛从洪武大帝的语气中已经感受到,只要有一丝可能缓解和小李大人的关系,陛下会毫不犹豫地借自己项上人头一用。
“哦!没关系就好。”
“那朕问你,这个方克勤还有什么子嗣或者亲人在大明吗?”
知道没法用蒋瓛的性命来缓和与李小子的关系,洪武大帝立刻转换了思路,决心用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启禀陛下,方克勤李大人还有一个叫做方孝儒的独子,今年已经二十五岁。”
“李公子和他父亲一样,也是聪慧勤勉的读书人。听说小小年纪已经中了举人,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蒋瓛急忙回答道。
作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的心思极为细密。
更何况他深知李平安在当今圣山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前期工作做得极其到位,把方克勤的情况了解得非常详细。
所以朱元璋刚一询问,他就立刻回答了出来。
“哦?还有后人啊!那就好!既然朕错杀了方克勤这个忠臣,那么就从他儿子身上弥补一下。也让李小子少点担心。”
“没错!重八,你是该好好补偿补偿人家。不说小李恩公方面的关系,单是那个李大人,也值得你如此。”
“父皇,母后所言甚是。咱们不能让大明朝的忠臣们寒心呐!”
听到这个方克勤有后,而且还高中了大明的举人,朱元璋立刻开心不已。
准备从他入手,弥补自己的过失。*l¨u,o,l-a¢x¢s-w,.?c*o?m*
马娘娘和太子朱标也连声附和。
“这个叫做方孝儒的忠臣之后现在何处啊?宣他来见朕。”
朱元璋语气轻松地说道。
在他想来,赦免了方克勤的罪,再封方孝儒一个官儿当当,这件事应该就差不多了。
“这个??”
听到朱元璋问方孝儒所在何所,蒋瓛顿时犹豫了。
“怎么?你们锦衣卫连这个都查不到吗?”
朱元璋语气森然
地说道。
要是这点小事蒋瓛都办不好,那他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也就当到头了!
“启禀陛下,方孝儒已经拜了前翰林学士宋濂为师,作为关门弟子贴身服侍。”
“现在恐怕跟着宋濂一起去四川茂州了。”
“蒋瓛越说声音越小,到了最后几不可闻。
“这个??”
“这么巧吗?”
听到方孝儒居然拜宋濂为师,还跟着一起到了四川茂州,朱元璋顿时一脸的尴尬。
站在一旁的太子朱标脸色也十分懊恼。
马娘娘则一脸鄙夷。
宋濂和高启、宋濂并称为「明初诗文 san/大家」,又和宋濂、章溢、叶琛同为「浙东四先生」。
但是不论是 san/大家还是四先生,宋濂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是后世公认的元末明初的文坛第一人!
因为宋濂的名气、才学和道德都享誉天下,所以大明开国不久,就被朱元璋礼聘为师,负责给朱标讲解《诗》、《书》、《易》、《礼》和《春秋》五部经书,被誉为「五经师」。
按理说不论哪朝哪代,能成为太子的老师,那不光自己,就连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要跟着沾光。
但是宋濂倒霉就倒霉在了碰到了事事打破常规,不按套路出牌的朱元璋。
朱元璋以宋濂长子宋慎参与胡惟庸案为借口,连同宋濂的次子宋璲一起连坐处死。
宋濂顿时老年丧子。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准备以「管教不严」、「育子无方」为由,一并处死宋濂。
还是马娘娘和太子苦苦哀求,朱元璋才饶了宋濂一条性命。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洪武大帝不顾宋濂已经七十有二,直接将他发配到了四川茂州。
四川茂州,也就是后世四川汶川和北川一带,环境极其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