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杀不得牧野小铁匠

第105章 面圣(第2页)

 以宋濂的年纪和身体状况,恐怕到不了那里就累死了。

 这也正复合洪武大帝的心思。

 (历史上,宋濂确实死在了流放的途中。)

 没想到啊!

 方孝儒居然拜了他为师!

 还准备跟着一路伺候到茂州?

 这一个自己的父亲含冤而死,一个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连坐而死。

 这俩人凑到一起能有自己的好话?

 自己怎么这么倒霉?

 让这俩货给凑到一起了?

 听到这个消息,就算强如洪武大帝,也觉得自己是彻底没招儿了!

 “都是你惹的祸!”

 “这个破事我不管了!”

 “你自己处理吧!”

 马娘娘撂下一句狠话,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她一直劝自己丈夫下手不要那么狠,可是他偏偏不听。

 你看怎么样?

 事情都遇到一起了吧?

 我看你这个放牛娃该怎么解决!

 “父皇,有道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咱们不如现在先赦免了宋先生,让他先回老家休息几天。”

 …………

 “同时让李恩公的兄长立刻返回京师面圣,当面赦免他父亲的罪行。”

 “这样即便方孝儒心有芥蒂不肯替朝廷规劝他的族弟,但是也不要把这个仇恨继续下去。”

 朱标在一旁说道。

 在他开来,父皇啥都好,就是杀心过重,睚眦必报。

 全没有一点圣天子胸怀天下的气度。,2¢c+y+x*s′w¨.′c?o`m~

 更何况宋濂还是自己的老师,父皇这么处置,实在让他这个帝国常务副皇帝颜面无光。

 “好吧!就依标儿你的意见。”

 “蒋瓛,这个事儿由你亲自处理!”

 “记住,一定要变得漂亮,不要给朕留半点纰漏!”

 “要是宋濂和方孝儒有个好歹,朕为你是问!”

 朱元璋没好气地说道。

 他娘的!

 这事儿办的……

 真没面子!

 就听太子的,死马当活马医吧!

 反正咱老汉是没招了!

 “卑职遵命!”

 蒋瓛表面恭敬,但是心里腹诽不已。

 老大!

 你也太会甩锅了吧?

 方孝儒那个棒小伙咱先不提,就宋濂都七十出头了。

 你一下把他发配到四川茂州。

 这么大年纪能加经得起你这么折腾吗?

 结果出了事还要我负责?

 我去哪儿说理去?

 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朱元璋这个洪武大帝比自己这个锦衣卫都指挥使不知道大了多少级。

 蒋瓛无奈答应之后,急匆匆返回了锦衣卫衙门,

 立刻安排手下的锦衣卫缇骑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追回宋濂和方孝儒。

 一时之间,整个锦衣卫人仰马翻。

 不知情的人立刻和前几天锦衣卫突然翻看卷宗有关,马上联想到这是不是又要掀起什么今天命案,纷纷约束自己的家人和奴仆。

 往日喜欢在街头游荡的纨绔和豪奴都不见了。

 就连小偷小摸都被怒气值报表的锦衣卫捉回去殴打出气。

 一时之间,金陵城内治安大好!

 只是整个大明官场,人心惶惶!

 大家都以为会有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前来!

 “看来本公子真得被英明神武,无所不能的洪武大帝给盯上了?”

 秦淮河畔的小院内,李平安躺在椅子上喃喃自语道。

 经过那晚的事情,他察觉自己被锦衣卫给暗中jian视了。

 为了确认这点,李平安还反复试探了几次。

 结果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在秦淮河和金陵城怎么转都没事。

 但是只要稍微流露出一点要出远门的迹象,立马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离奇事/jian。。

 比如去租船,船立马就沉了。

 去顾牛车拉东西,拉车的老牛立马死了。

 去找挑夫,整个应天府的人力挑夫居然集/体shi/业了。

 最烦人的是,就是自己一个人做个竹筏子去划水,周围也会突然冒出几个“雅兴大发”的垂钓客,离着自己不远不近地钓鱼。

 都到这一步了,要是还不确定自己被锦衣卫给盯上了,那自己也太傻了。

 况且和那晚毫无准备相比,锦衣卫显然升级了对自己的盯梢力度和人手安排。

 想一想明初锦衣卫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自己显然是插翅难飞了!

 “奇怪!自己到底是哪里被洪武大帝给看中了?”

 李平安又开始琢磨起来。

 终明一朝,都有着鲜明的特/务tong治色彩。

 尤其是洪武年间,特/务tong治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除了全职的锦衣卫以外,还有兼职的检校。

 另外按照朝廷的规定,在京五品官员以上,外地四品官员以上样,都要安排锦衣卫坐探。

 也就是有一个锦衣卫力士每天坐在这些人家里的门房,登记每天有哪些人来,来了多长时间,然后汇编成册上报。

 三法司会审判案,也必须有锦衣卫的人员参与旁听和记录,否则视为无效。

 除了这些明哨,锦衣卫还给朝廷大员安排了不少暗探,乔装打扮潜伏在这些官员的身边,jian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其中最著名的两个故事过于更是广为流传。

 一个是国子监祭酒宋讷在家里生闷气,朱元璋转天将一幅画送给了宋讷。

 画里将宋讷生气的样子画得惟妙惟肖,顿时把宋衲吓得半死。

 另一个是巡城御史高年和家人打叶子牌,结果丢了一张。

 第二天这张纸牌居然神奇地出现在了朱元璋手里,并由他还给了高年。

 自此以后,所有官员都不敢造次。

 深怕一时不慎胡言乱语传到洪武大帝耳里。

 (胡惟庸在这种严密 jian视的情况下还想串/联 zao反,简直就是作死!)

 国子监祭酒和巡城御史都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大官,朱元璋对他们都 jian视尚且如此严密。

 对于自己采取监控就更易于理解了。

 毕竟李平安对大明朝的贡献和作用,就是一百个国子监祭酒和巡城御史绑在一起也比不了。

 “jian视肯定是被 jian视了。”

 “可是本公子又是什么时候进入洪武大帝的法眼,被他安排锦衣卫 jian视的呢?”

 李平安又细想了一下,发现自己被纳入锦衣卫 jian视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自己被洪武大帝皇帝升了四次官,这四次分别是因为进献了 san/大神物、改革科考、发明牛痘和推行《御制大诰》。

 不论哪次,对大明社稷的贡献都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