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杀不得牧野小铁匠

第123章 郁闷(第3页)

 要不然无法凸显自己仙人的逼格。

 不过李平安想了几天,也没有想到一个妥帖的主意。

 所以才一直没有去金陵城内。

 【叮!今日条件达成,可以签到。宿主是否签到?】

 就在这个时候,系统的声音突然响起。

 既然是「每日签到系统」,那肯定是天天都要签到的。

 只不过李平安发现系统似乎越来越敷衍自己了。

 一连好几天得到的都是棒棒糖!

 自己又不是朱建文那个小胖子,要这么多棒棒糖干什么?

 反正李平安现在对自己的系统就一句话———

 小辣鸡啊小辣鸡!

 “签。”

 李平安随口应付道,

 【叮!恭喜宿主获得「专利」:印钞纸制作方法。】

 【叮!恭喜宿主获得「专利」:印钞墨制作方法。】

 【叮!恭喜宿主获得「工具」:印钞纸样本。】

 【叮!恭喜宿主获得「工具」:印钞墨样本。】

 嗡!

 嗡!

 两股意识流瞬间涌入李平安脑中,让他明白了后市印钞纸和印钞墨点制作方法。

 嗖!

 嗖!

 紧接着又是两团白光闪过,若干印钞纸和印钞墨的样本出现在了李平安手中。

 “系统我错过你了!”

 “本公子以后再也不叫你小辣鸡了!”

 (系统:……)

 看到自己抽到的奖励,李平安顿时一喜!

 这不想啥来啥吗?

 有了这个,自己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这大明版东印度公司第一炮总算是可以打响了!

 那就是发行纸币啊!

 用自己印制的纸币来取代朝廷的发行的宝钞?

 什么?

 自己不是刚给宝钞出过锚定物的主意?

 那不要紧!

 能打倒本公子的只有本公子。

 这不正好证明了本公子的牛逼吗?

 其实李平安这几天也考虑过发行钞票搞银行弄弄铸币权啥的。

 但是纸钞的防伪技术不过关啊!

 虽然从南宋到元明,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子、交钞、宝钞这些纸币的流行,特别是当铺、账局这些原始金融机构的出现。

 不论是朝廷还是商人都十分重视纸质凭证的防伪。

 这些防伪技术发展到了巅峰,甚至出现了后世才有的防伪技术雏形。

 比如水印、套印和微雕章。

 古代的水印是在制造纸质凭证的纸张时,不同机构会通过改变丝网结构来改版纸浆的厚度,从而在纸张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暗纹。

 这些暗纹平铺时根本看不着,只有对着阳光才会显露出来。

 是后世水印技术的雏形。

 套印则是用特殊的油墨在纸张上描绘纹路。

 一般是单色套印,大的商家和官府则是双色套印。

 根据出土的文物,在嘉靖和万历年间,甚至出现了更加高级和复杂的三色套印。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很快就出现了造假的高手!

 特别是人文荟萃的江南,制造假钞的高手层出不穷。

 有的高手制造出来的假钞和真的一模一样,即便是那些商人高价聘请的当铺朝奉有时候也真伪难辨。

 为了这个,商人们只好使出杀手锏——微雕印章!

 相对于前两个防伪技术,微雕章的技术非常原始,但是也非常有效!

 几乎不可能出现伪造的方法。

 因为它是一对一人工定制的!

 微雕印章是商人和官府聘请微雕高手在一寸见方或者更小的印章上雕刻数百字的诗词或者文章。

 这手微雕技术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夫是练不出来的,所以无法被人轻易模仿。

 而且因为雕刻的密度太大,内容又十分地繁琐复杂,就算是微雕高手自己,也不可能雕刻出一枚和原版一模一样的印章。

 更何况,商人还会要.求微雕高手在印章上留下特别的标记用以辨识。

 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在微雕印章上作假!

 此物一出,江南的那些造假高手果然纷纷败北。

 不过因为微雕印章的制作成本太高,制作周期太长,所以很难普及。

 只能应用在特定商家的大额交易上。

 不论卖家还是买家,都是一对一的,即认票,又认人。

 很像后世银行的超级vip服务。

 别说在大明全境推广了,就算在直隶一个地方都难以做到普及到县。

 所以李平安原本已经放弃了印刷纸钞的打算。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纸钞防伪的这两个关键性的技术就这么被自己给得到了。

 配合上自己给洪武大帝献策的宝钞锚定之术,这大明版的核动力印钞机岂不是要提前起飞?

 更关键的是,如果自己掌握了朝廷铸币权的话,那真得离成为大明心脏所剩不远了。

 到时候如果有人要针对自己,那真是不死也要废半条命。

 自己不就稳了吗?

 这还等啥啊?

 赶紧去金陵找老朱头啊!

 说干就干,李平安立刻站起身子朝金陵方向走去。

 ……

 “卧槽!这小李大人又干什么去了?”

 “这个方向……”

 “不会又去金陵找陛下去了吧?”

 李平安刚一动身,就被一个附近监视的锦衣卫缇骑发现了,指着他的背影向负责指挥的指挥同知说道。

 “吵吵什么?还不赶紧去找蒋大人?”

 “算了!还是我亲自去吧!” 锦衣卫指挥同知抢过缇骑的马,抄近路朝金陵跑去。

 自从上次他跑到金陵找陛下之后,蒋瓛把锦衣卫对他的监视又提高了好几个级别。

 负责这件事的锦衣卫头目也从原来正五品的千户,变成了现在从三品的指挥同知。

 抽调的人手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为的就是防止再出现上次的情况。

 这些人里头,最憋屈的就是那个锦衣卫指挥同知。

 别的卫所指挥同知都是吃香喝辣,山大王一般都存在。

 结果到了自己这里,堂堂从三品的朝廷大院,居然还要负责干监视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

 恐怕过不了几天,自己就成了其他锦衣卫高官嘴里的笑柄。

 这简直就是时代的悲哀啊!

 关键是这才几天啊!

 小李大人又跑去找陛下了。

 别人要得见天颜赛如登天,怎么到了小李大人这里,就和吃饭喝水一般自然?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郁闷!

 实在是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