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龙头(第2页)
并且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属于实验性质,船队规模并不大,只有不到两万人。
最远也只是抵达了离大明最近的三佛齐旧港(现在印尼西部巽他群岛的苏门答腊岛)。
远不能和后六次下西洋的规模相提并论。
所以李平安也早有心理准备。
“挣钱!当然是挣钱了!”
李平安大手一挥,毫不犹豫地说道。
想要殖民海外,那没有大笔的资金支持是不行的。
虽然目前洪门公司通过第一轮天使融资筹到了不少钱,但是和自己的庞大计划相比,也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为了自己的雄图伟业,必须挣钱。
“那恩公你准备做什么生意呢?”
朱标接着询问道。
对于李恩公的经商之道,朱标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是想在短时间内赚到海量的利润,即便恩公有点石成金的手段,恐怕也力有不逮。
不过好在自己作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在不少朝政上都有发言权。\艘-飕·晓^税+枉+ ?更_薪.蕞,快-
到时候看恩公想要涉足哪个行业,自己从政策上给点优惠还是可以的。
“本公子要开票号!”
李平安郑重其事地说道。
“票号?票号是什么?”
朱标一脸的疑惑。
不仅是朱标,在场的所有人也是一脸懵逼。
这个这么票号,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李平安:“好!既然你们都不知道,那本公子就给你们讲解一下什么是票号,以及票号的经营之道。”
本来李平安的本意是一步到位,直接开办银行。
但是看老朱头他们居然把自己的东印度公司给魔改成了洪门,他当即打消了这个念头。
毕竟银行这.种金融机构太过超前,想让大明人理解恐怕十分困难。
更何况就算自己想办银行,也没有相应的人才啊。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票号合适一点。
除了极其原始的当铺和高利贷,华夏的金融机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起源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兴盛于清乾隆年间。
它的标志是江南商人创办的钱庄!
因为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非常复杂!
即有实物,又有银两和铜钱,还有大明宝钞,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标准。。
而且当时的市面流通的银子和铜钱成色不一,宝钞的贬值也一直在变化,造成当时的汇率十分复杂。
经常会发生商人拿着松江赚到的白银,结果去了苏州花不了的现象。
为了解决不同货币汇率不同的情况,钱庄的出现了。
它的目的就是把不同种类和不同成色的货币承兑成统一规格的白银或
者铜钱,以便人们使用。
第二个阶段起源于嘉庆二年,兴盛于晚晴。
它的标志就是山西平遥日升昌大掌柜雷履泰创立的票号!
票号在钱庄承兑不同纯度银两和铜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异地汇兑这个业务。
商人们去外地做生意,无需再携带笨重的银两和铜钱,只需要拿上一张票号开具的银票即可。
非常方便!
深受商人喜爱。
无论是便携性还是安全性都大大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晚晴民间的商业流通,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汇通天下.
第三个阶段就是清末了。
它的标志是清廷筹办户部银行。
虽然户部银行的初始资金仅有四百万白银,相当于公司的一半不到,但也意味着华夏的金融体/系可以正式融入西方。
领先时代半步是天才,领先时代一步就是疯子了!
银行何止领先这个时代一步啊?
一百步都不止!
所以李平安下定决心,还是先从票号办起。
等时机成熟了,再把票号升级成银行。
“这个票号就是个钱生钱的机构~。”
“本公子准备用票号来吸纳分散-在民间的资金。”。
“用别人的钱,来干自己的买-卖。”
李平安对着众人解释道。
“李小子,不是俺瞧不起你!”
“你这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吧?”
“那别人挣到的钱,就能给你随便花?”
蓝玉不服气地说道。
华夏古人的理财观念极其保守。
有了钱除了买地盖房和改善一下生活外,就是把银两熔铸成几百斤的银冬瓜放到地窖里头吃土。
想让这帮地主老财把自己的钱借给你李小子做生意。
怕不是白日做梦啊!
其他人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觉得李平安这个主意有点太过天方夜谭。
“哎!”
“这你就不知道了,对付那些老抠儿,本公子可是有大招啊!”
李平安一脸得意地说道。
“李小子,你有啥大招能让那些地主老财乖乖掏钱呢?”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
身为历代帝王里的老抠儿代表,他也十分好奇李平安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简单!”
“本公子给他们利息。”
李平安随手将「利息」两个字写到了纸上。
“只要那些地主老财愿意把钱财存到公司票号的,只要到一定的时间,本公子就给他们利息。”
“期间如果发生盗窃火灾,造成的损失,也由公司一力承担!”
李平安一脸得意地说道。
给别人利息,这在大明可是划时代的创举。
李平安相信此招一出,肯定会吸引无数投资无路的地主老财来储存。
“什么?”
“把银两放在你这里,你不仅不收费,还要给他们钱?”
“李小子,你不会是生病烧糊涂了吧?”
听到李平安吸收招揽储户的手法之后,朱元璋大吃一惊!
在华夏古代,地主老财理财的主要手段就是购买土地。
开当铺、置办买卖和放高利贷什么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下三滥手段。
但不论是地主还是农民,都视土地为自己的命根子,不被逼到穷途末路是绝对不会售卖的。
所以除非赶上天灾人祸,绝大地主老财都守着银子没地方花。
这些银子放在自己家来占地方不说,还招贼!
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了一种专门替地主老财们储存银两的机构——账局!
地主老财把银两放在账局之后,只要出现缺损,一律由账局负责赔偿。
但是账局也不是白干这笔买卖,每储存一笔银两,它都会按照固定的比例向储户们收取保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