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拿地
“朱老大人,不知你觉得书院应该建在哪里啊?”
宋濂想了一下问道。¢求?书\帮· ~首\发,
作为大明军师,当初定都金陵和兴建皇宫,自己在堪舆风水方面可是献策不少。
这整个应天府都跑遍了,怎么就不知道金陵居然还有这么~大的闲散场地。
要是陛下脑子一热随便指定一个地方,把京师的风水破坏了怎么办?。
“是啊,老大人这宅-子在哪儿啊?”
“老大,不是俺老蓝说,这地方可不是随便选的。”
“父亲您可要三思啊!”
“……”
不止是宋濂,其他人也纷纷谏言。
事关大明龙脉,半点马虎不得。
谁知面对这些人的建议,朱元璋微微一笑,随手取出一张金陵地图。
反正自己的掩饰身份是操江水师指挥佥事兼洪武大帝的心腹爪牙。
有个京师地图是很正常的事吧?
“就是这儿!”
朱元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说道。
所有人顺着朱元璋所指的位置一看,顿时大惊失色!
这个地方,不是衍圣公在金陵郊外盖的庄园吗?
身为孔子后裔,衍圣公几乎每三年就要来金陵朝拜一下洪武大帝,以示尊崇。
处于方便,朝廷也在金陵城内给孔家按照国公的规模修建了一座宅邸。
但是曲阜的衍圣公府在大明可是仅次于京师皇宫的建筑群。
住惯了大宅子的孔希学自然觉得自己在金陵的府邸无比憋屈。
所以就专门请了一道圣旨,在金陵城外的紫金山下修建自己的庄园。
作为一个传承千年的世家,这个庄园自然修建得美轮美奂。
从洪武元年一直修建到了十五年才修好,衍圣公一天还没住过就给了李小子/李恩公/李小友/李先生啦?
这个孔希学到底是怎么得罪陛下了,被圣上穷追猛打。
他们都是朝中重臣,天子心腹。
洪武大帝刚刚下发的三道极其不利于孔家的圣旨就出自这些人之手。
怎么还没过几天,陛下对衍圣公的处罚又加码了?
这个孔希学到底是又做了什么蠢事得罪了陛下?
所有人里,恐怕只有马娘娘和太子朱标知道,这是重八/父皇报复孔希学父子口无遮拦,在背后诋毁皇家。
别人报仇十年不晚,自己老汉/老爹报仇那是从早到晚,绝不隔夜!
所有人里只有李平安眉飞色舞。
刚才老朱头指的地方好啊!
无论堪舆风水和还是地理位置都是上上之选。
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以后的整个书院的建筑群都可以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不错不错!
确实是个好地方。
“老朱头,这么好的地方,这金陵城的达官显贵就没有一个占的?平白无故就让你给拿下了?”
看了半天地图,李平安产生了一丝疑问。
风水这么好的地方,那些金陵的高官显贵就算不用来盖宅子也会用来修坟。
还能轮得到老朱头和自己来占这个便宜。
“李小子你放心好了,这里的确有处宅子。”
“不过宅子的主人是一个前朝的余孽,还是个外地人。”
“虽然现在也做了我大明的官儿,但是圣眷远不能和咱老朱这些老人相提并论。”
“更何况咱老汉还知道,这个前朝的余孽最近又做了不少让陛下十分反感的事情,估计自身难保。”
“咱老汉出面和他要一处宅子应该行得通。”
朱元璋随口说道。
孔希学的衍圣公是蒙元至正十五年革达子皇帝封的。
只不过自己建立大明以后,为了显示正统,又在洪武元年重新封了他一次。
所以说孔希学是前朝余孽,本朝的贰臣,那是一点儿都没有错。
再说就凭他在船上说的那几句话,就是死罪了!
要不是衍圣公是孔圣后裔,自己贸然处死他们影响不好。
要不还能让这些跳梁小丑蹦跶到现在?
笑话!
“哦……”
“原来是蒙元投降过来的贰臣啊!”
“那没问题了!”
听了朱元璋的解释,李平安恍然大悟!
这个贰臣就是两朝为臣的骑墙派。^墈¨书~君, .勉¢费?岳~读_
像这种人不论到了哪朝哪代,都得活得低三下四。
但凡高调一点,都可能给自己以及整个家族召来杀身之祸。
没想到老朱头口中的这个贰臣居然还这么没有眼色,不低调行事,居然把小心眼的洪武大帝都给得罪了。
这要是不把你摆弄出十八般花样来,他
朱元璋还是朱元璋?
这个时候老朱头作为洪武大帝的心腹去勒索一套宅子,这怎么想也不过分吧?
再说,特务不就是干这个的吗?
想到这里,李平安也不关心这个倒霉蛋是谁了。
他关心的就一条,啥时候能把这套宅子弄到手?
“就段时间吧。”
“咱老汉可是打听好了,那个前朝余孽过几天就要进京。”
“等见了面,咱老汉肯定把这套宅子给要过来。”
“李小子你就等着咱的好消息吧!”
“哈哈哈!”
面对李平安的疑虑,朱元璋仰天大笑,态度嚣张,不可一世!
所有人心里都为孔希学哀叹一声。
曲阜孔家这回真是倒了血霉了!
同时被陛下和李小子/李恩公/李小友/李先生盯上。
这还能有好吗?
……
第二日早朝,在皇城门外排队的文武百官突然比平时安静了几分。
特别是那些平时喜欢三五成群小声议论的文官。
此时手握奏本,目不斜视,衣服上的褶皱也在头天晚上被抹平。
姿态端正到即便是那些最喜欢吹毛求疵的御史也挑不出半点瑕疵!
因为今天站在文官最前列的,是孔圣第五十五代孙,当代衍圣公孔希学和孔圣第五十六五代孙,下任衍圣公孔讷!
平时放浪形骸一点还没什么。
但是今天如果被衍圣公父子看在眼里,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就臭了。
文官活得还不是一个声誉吗?
正因如此,这些文官才一个个正襟危坐,比见洪武大帝还要小心翼翼。
看到眼前这些文官的表现,孔希学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心中却充满了自傲。
他们父子这次来金陵,虽说是打着护送燕王家眷的旗号,但是真正的目的是向洪武大帝讨要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