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小武初政觅贤才,老吏逢春献良策(第3页)
而连在一起,这……这简直是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啊!
这,这是一个“匪首”能说出来的话?
“这……这是林都头所言?”
汤大洪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剧烈的感情波动,连称呼都变了。
“正是。”
王小武重重点头,
“都头说了,青州,只是一个开始。
他要我把这十二个字,在这青州府,变成现实!
可我王小武,只会杀人,不会救人。
所以,我才想请老先生您,出山相助!”
他退后一步,对着汤大洪,这个比他年长近三十岁的老者,深深地,鞠了一躬。
“请先生,教我!”
这一躬,仿佛一道惊雷,狠狠劈在了汤大洪的心头。
他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看着他眼中那份不掺任何杂质的焦急与真诚。
他想到了自己苦读圣贤书半生,所求为何?
他想到了自己被排挤打压,心灰意冷,守着一方小县,苟延残喘,又是何等的憋屈与不甘!
如今,机会就摆在面前!
一个神仙般的人物,一个赤诚的执行者,一个可以让他毕生抱负得以施展的舞台!
他还在这里端着那可笑的读书人的架子做什么!
“大人……快快请起!折煞老夫了!”
汤大洪老泪纵横,连忙上前扶起王小武,激动得语无伦次。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青州百姓有救了!天下有救了!”
他紧紧抓住王小武的手臂,那干枯的手,此刻却充满了力量。
“大人!要赈灾,先要清查府库粮仓,严防小吏贪墨!
要安良,必先立严法,将李忠贤爪牙一网打尽,明正典刑,以安民心!
要均田,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丈量全州土地,清查隐户黑田,再行‘计口授田’之策……”
这位被压抑了半生的老吏,仿佛在一瞬间被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他双眼放光,滔滔不绝,脑海中无数的政务方略,如同开了闸的洪水,喷涌而出。
王小武听得是云里雾里,但又兴奋异常。他知道,自己找对人了!
“老先生!您……您就说,第一步,咱们干啥?”王小武急切地问。
汤大洪抚了抚花白的胡须,目光变得深邃而锐利:
“第一步,安民!我料定,林都头神威传开,李忠贤伏诛的消息一旦扩散,周边的流民必将闻风而至,涌入青州。
我们必须立刻在城外设立粥棚,搭建营地,登记造册,将这些流民稳住。
否则,一旦流民失控,必成大乱!”
他的话音刚落。
“报——!”
一名亲卫神色慌张地从外面冲了进来,单膝跪地,急声道:
“启禀大人!城外……城外出现大批流民,黑压压的一片,正朝着南城门涌来,人数……根本数不清!”
王小武和汤大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考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