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小武初政觅贤才,老吏逢春献良策(第2页)

 “立刻去沅涯县,把这个叫汤大洪的县令,给老子请……” 

 他顿了顿,改口道。 

 “不!是八抬大轿,给老子抬过来!要快!要客气!” 

 …… 

 两个时辰后,府衙后堂。 

 一位身穿洗得发白的七品官服,身形清瘦,面容憔悴,留着一把花白山羊胡的老者,正局促不安地站在堂下。 

 他就是汤大洪。 

 接到府衙的“急召”时,他正在县衙后院的菜地里浇水。~看!书~屋/ _免+费/阅¨读′ 

 听闻是新任的“王大人”传唤,他心里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青州城一夜变天,知府灰飞烟灭,一个叫王小武的泥腿子头领一步登天。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换了一拨更凶残的强盗而已。 

 他此来,已抱了必死的决心。 

 大不了,一头撞死在这大堂的柱子上,也绝不受辱。 

 “你就是汤大洪?” 

 堂上,传来一个年轻而嘶哑的声音。 

 汤大洪抬起头,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王小武。 

 一个穿着粗布衣,脸上还带着风霜之色,眼神却锐利如刀的年轻人。 

 他正襟危坐,手里把玩着那枚象征青州最高权力的官印。 

 “下官,便是。” 

 汤大洪拱了拱手,语气平淡,不卑不亢地。 

 王小武看着他这副样子,也不生气,反而笑了。 

 这老头,有股子倔脾气,跟他想的一样。 

 他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地问道:“汤县令,我问你,如今这青州城,该如何治理?” 

 汤大洪闻言,心中冷笑。 

 又是

一个只知道索取,不懂得治理的莽夫。 

 他眼观鼻,鼻观心,淡淡地回道: 

 “大人说笑了。 

 下官人微言轻,不过一小小县令,如何懂得一州之政务。 

 大人雄才大略,自有经天纬地之策,何须问我这等庸才。” 

 阴阳怪气,绵里藏针。 

 王小武身后的亲卫顿时面露怒色,手按上了刀柄。 

 王小武连忙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他站起身,走到汤大洪面前,没有丝毫官架子,反而用一种近乎请教的语气,诚恳地说道: 

 “汤老先生,我王小武是个粗人,大字不识几个。 

 以前是个兵,后来是个匪,承蒙我家都头不弃,才坐在这个位置上。 

 什么经天纬地,我屁都不懂。” 

 这番粗俗却又坦诚到极点的话,让汤大洪准备好的一肚子讥讽之言,顿时卡在了喉咙里,让他微微一愣。 

 王小武没理会他的错愕,继续说道: 

 “我家都头,给了我十二个字。” 

 他伸出手指,一字一顿,郑重无比地念了出来: 

 “开仓,赈灾。” 

 “斩恶,安良。” 

 “均田,免税。” 

 当这十二个字,从王小武这个“匪首”口中清晰地吐出时,汤大洪那张古井无波的老脸,终于变了颜色。 

 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 

 浑浊的双眼,骤然迸发出一股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十二个字,分开来看,每一个都是历代明君圣主所追求的至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