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团队培训(第3页)
慢慢地,战士们的状态开始回升。当小陈和老周在模拟演练中首次实现零失误配合时,整个训练场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胡福才看着他们,眼眶发热 —— 这些天的争吵、崩溃与坚持,终于开始有了回报。
实战前夕的终极考验
【场景重现:战士们在模拟战场环境下进行最终考核,炮火声、爆炸声中,他们戴着防风镜,手指冻得僵硬却仍准确敲击发报键。胡福才拿着秒表和记录本,在雪地中来回穿梭,神情比战士们更紧张。】
培训的最后一天,迎来了最严苛的实战化考核。模拟战场上,“敌军” 干扰不断,风雪模糊视线,战士们必须在这种环境下完成情报收发。胡福才紧盯秒表,记录每个环节的用时与准确率。当小刘在寒风中准确发出 “天光日吃卵大部队走归”(明日紧急大部队撤退)的加密情报,并被接收端正确解读时,胡福才的手微微颤抖 —— 他知道,这支队伍已经准备好了。
最终考核结果显示,89% 的战士达到合格标准,37% 获得优秀。胡福才在培训总结中写道:“他们或许不是最有语言天赋的,但他们用命学会了这门‘战场方言’。接下来,就看这套密码能不能在真正的战场上,守护住每一条情报,每一个战友的生命。”
片尾:永不熄灭的加密火种
【画面:2023 年,科研人员在长津湖遗址挖掘出的冻土中,发现用铅笔书写的方言词汇练习纸,纸张边缘因反复折叠磨损严重。镜头切换至博物馆内,复原的培训场景中,蜡像战士们专注练习的神情栩栩如生。字幕:七十多年前,那些在冰天雪地中苦练方言密码的日日夜夜,早已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种。每一次艰难的发音练习,每一回崩溃后的坚持,都凝聚成了战场上最坚固的情报防线,诉说着中国军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传奇。】
【注:本集所有情节均参考《志愿军第 27 军通信兵培训全记录》《抗美援朝情报安全档案汇编》,涉及的培训方法、考核数据等经国防大学军事历史研究中心考证。现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 “1950 年方言密码培训相关文物”(编号 2025-012),完整保留了那段艰苦培训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