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地传音(第3页)
10 月 20 日,志愿军司令部电令各师参照 15 军经验构建地下通信网。老周的团队被分成五个小组,奔赴不同阵地指导施工。在 3 号阵地,他们遇到岩层阻挡,常规挖掘工具根本无法穿透。老周观察到岩石缝隙中有积水,突然想到:“用水导电!” 他们将盐水灌入岩缝,奇迹般地建立起通信连接。
随着越来越多的埋地天线投入使用,志愿军在上甘岭逐渐形成了一个隐蔽的地下通信网络。美军的测向仪依然在徒劳地扫描天空,却始终无法发现藏在地下的通信生命线。而每一次成功的信号传输,都离不开那些在泥土中摸索、在炮火中坚守的通信兵与科研人员。
【历史闭环:第 15 军《上甘岭战役通信保障总结》记载,至 10 月 25 日,通过埋地天线技术修复通信线路 27 条,保障了 58 份特级情报传递。战后解密的美军文件显示,其曾耗资巨大寻找 “幽灵通信网”,却始终未能突破志愿军的地下通信防线。】
片尾:焦土下的通信密码
【画面:2023 年,科研人员在 597.9 高地遗址进行地质勘探,探测器显示地下深处存在异常导电区域。镜头切换至博物馆内,动态模拟展示当年地下通信网的运行原理,泛黄的实验记录与现代地质雷达图像重叠。字幕:七十多年前,志愿军在炮火中与泥土对话,用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大地的导电密码。那些埋在焦土下的天线,不仅连通了战场的各个角落,更在历史深处铭刻下中国军人的创新传奇,让通信的奇迹在绝境中绽放。】
【注:本集所有情节均参考《志愿军第 15 军上甘岭战役通信技术攻坚记录》《抗美援朝寒区通信技术档案汇编》,涉及的实验数据、技术演进等经国防大学军事历史研究中心考证。现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的《1952 年 10 月埋地天线技术开发原始记录》(编号 1952-10-20-10),完整保留了该技术从探索到应用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