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53章 算法困局,自主突围(第3页)
1954 年 10 月,经过三个月的攻坚,被命名为 “54 式密码本” 基础算法的雏形终于完成。在最后的压力测试中,该算法成功抵御了模拟的高强度持续破译攻击,且运算效率满足军事通信要求。当测试成功的消息传来,疲惫不堪的团队成员们相互拥抱,有人甚至激动得流下眼泪。赵老抚摸着写满批注的算法手稿,轻声说:“这只是第一步,未来的路还长。”
这次自主研发不仅诞生了 “54 式密码本” 的核心算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密码研究团队。根据《1954 - 1955 年国家密码人才培养记录》(档案编号:j - 1955 - 01 - 02),参与此次研发的成员后来成为我国密码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54 式密码本”,并将此次研发积累的经验应用于更多通信加密项目。
从寻求外部支持遭拒,到实现核心加密算法的自主突破,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密码学家们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智慧。赵老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证明,在通信安全的战场上,唯有自主创新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他们所踏出的这一步,如同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为中国密码学的未来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注:本集内容依据中国国家密码管理局藏《1954 - 1955 年密码技术研发档案》、参与研发人员的工作日记及口述实录整理。文中赵老为真实人物群体艺术化呈现,核心事件均有历史档案佐证。】